第一輯 誰都希望被世界溫柔相待 誰不想被世界溫柔相待(1 / 1)

第一輯 誰都希望被世界溫柔相待 誰不想被世界溫柔相待

大提琴手小林大悟失業後當了入殮師。在接觸到腐屍後,他的心理承受的衝擊宛如黃鍾大呂,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令他不但跳到一家經營了幾十年的老浴池裏把自己泡了又泡,洗了又洗,回家後還必須靠依偎在妻子的身邊,吸取著帶著體香的生命氣息才能消解。妻子熟睡,他悄悄拉響了在幼兒園時拉的大提琴,樂聲響起,如同流水,讓這個孤獨的男人還原成一個孤獨的孩子,對麵坐著的,好像是他的父親,但又不能確定,因為那個男人的臉,已經在記憶裏被模糊成一團不辨麵目的影子--很早的時候,父親就和別的女人私奔,留下母親鬱鬱而終。到現在小林隻保留著一塊父親在河邊揀了送給幼時的自己的鐵青色的大鵝卵石。

但是,當佐佐木社長帶著他跪坐在那些屍體旁邊,用溫柔的手細致地替死去的人做著一切,清洗、梳頭、化妝,小林卻被深深感動了。這份看起來冷冰冰的職業,在社長的手下有了非同一般的意義,它能“讓已經冰冷的人重新煥發生機,給她永恒的美麗,這需要冷靜,準確,並且要懷著溫柔的感情。送別故人時的靜謐,讓所有的舉動都變得如此美麗。”

不過這份工作畢竟不體麵,不光彩,妻子得知真相後也離開,做,還是不做?這是一個問題。

他已經得窺堂奧,知曉了這份職業的尊榮與寧謐,但又舍棄不了溫柔賢淑的妻子,終於下決心向社長辭職。佐佐木請小林坐下,給了他一塊河豚魚白,然後有了如下那段經典對白:

“好吃吧?”

“好吃。”

“好吃吧?”

“好吃得讓人為難。”

一句話一語雙關,這份職業也好得讓人為難。

所幸,妻子又回來他的身邊,親眼目睹他給猝死的澡堂老板娘做的一係列工作後,也不再反對他從事這個職業。然後,他收到父親的死訊。

這個男人,小林已經忘記了他的模樣,隻記得對他的滿腹怨恨。現在,他以兒子和入殮師的雙重身份,跪在他的麵前,看著他胡子拉碴,落魄潦倒,心裏說不清什麼感覺。他一點點溫柔地給他清洗、剃須、著裝,讓這個已經在記憶裏麵目模糊的人重新清晰再現。眼淚像滴珍珠,將墜未墜。然後,掰開父親緊攥著的手指,啪嗒,掉下一枚鵝卵石,小如鴿蛋,是當初和那枚大的鐵青色鵝卵石的互相贈送和交換,父親的給了兒子,兒子的給了父親。原來,自己以為的父親對自己的拋棄和遺忘,根本不是那麼回事,他一直坐在父親的心裏--他傷心得不能自持。

他把這枚鵝卵石放在妻子的手裏,連同他送給妻子的那一枚,合在一起,放在妻子的肚子上,那裏麵,孕育著一個小生命。已經去世的,正在人間的,還未出生的,三代人,就這樣奇妙地達成了接納和和解,感情畫了一個完美的圓,美好得讓人落淚。

這部日本電影《入殮師》獲第81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整部影片以獨特的視角,撥動了人類美好的天性之弦。在這部影片裏,死亡就是這樣的美好,美好得讓人落淚。

那位想變性不成最後自殺的小男生,小林將他化妝成一個美麗的女孩子,眉目溫柔,紅唇嬌豔,躺在那裏,宛然如生;那位堅持開了幾十年浴室,堅持用木柴燒水,總是操勞不停,頭發蓬亂的老人,小林將她化妝得頭發一絲不苟,閉目而睡,好像隻是因為勞累,想要小憩一會兒……這些逝去的人,本已經褪去了血色的容顏,在入殮師精心描畫下,又重新變得栩栩如生起來。

是的,栩栩如生。栩,是蝴蝶扇動翅膀的樣子吧。每個人都如蝶,在花海裏扇動翅膀,尋找自己的芬芳。他或她離世的那一刻,親人,甚至整個世界最大的願望,不過就是讓他仍然如蝶一般開放,仿似將要啟程飛向另一個世界,尋找獨屬於他的芬芳。這樣一想,死亡就不悲傷。

誰不希望被這個世界溫柔相待?而這,也是這部電影要告訴我們的東西。所謂的人文關懷,通常總讓人覺得大而無當,原來它無非就是在說,生亦有尊嚴,死亦有尊嚴,生需要溫柔相待,死,亦需要溫柔相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