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高效的時間管理是成為優秀員工的保障 “神奇的哥”
被譽為“神奇的哥”的臧勤是上海的一位出租車司機。在上海,多數出租車司機的月均收入不到3000元,而臧勤每月的平均營業額高達1.6萬元,扣除各項支出後,每月還有8000元的純收入。
同為出租車司機,同在一個城市奔跑,麵對同樣的客戶群,臧勤的收入為什麼就能高出別人近兩倍?
如果要說有什麼秘訣的話,那就是“把事情做對,不當窮忙族。”
剛開始開出租車的時候,臧勤也是整天漫無目的地奔跑在城市的大街小巷之間。有人招手他就停下來,沒有乘客的時候就走到哪兒算哪兒。
這樣跑了兩個月,他發現,每天路沒少跑,油沒少耗,但卻拉不了幾個乘客,多數時間都在開著空車兜圈。典型的窮忙活!
“我不能再這樣窮忙活了,得想辦法減少無用功!”臧勤開始用心研究自己的工作,他每天都會把載客情況做一個詳細記錄。
從記錄中,他發現了一個規律:乘客上車後,10元的起步價大概能跑10分鍾,一天下來,每兩次載客之間的空駕時間平均為7分鍾。也就是說,每做10元生意要花17分鍾的成本。
“照這麼算來,做20元到50元之間的中短途生意最劃算。兩小時就能賺到120元。”得出這個結論之後,他開始在乘客類型上花心思。
如果同時有一個以上的人向他招手,他不再像以前那樣就近停靠,而是有選擇性地停靠。
慢慢地,他總結出不同的人群大概的坐車情況:
一般,穿著睡衣或從超市出來拎著大兜小兜的人,出門都不遠,坐不了幾分鍾,不屬於首選客戶。
有些人拖著大行禮箱,一看就知道要出遠門。他們的乘車距離都相對較遠,也不是首選客戶。
而那些拎著公文包行色匆匆的人,多數是要去見客戶或辦公事。他們的行程一般較適中,不近不遠,這樣的人群可以視為首選客戶。
有了這種選擇之後,讓他的收益明顯有了提高。
然後,臧勤又在行車路線上下了一番功夫。
從一個地點到另一個地點,走哪條行車路線最節省時間;車流高峰期怎麼走,可以規避堵車,他都熟記在心。這又讓他省出了不少可利用時間。
一般的出租車司機在車裏有乘客的時候,就關掉“空車”的指示燈,即使路邊有人招手,他們也視而不見,從路人身邊呼嘯而過。
而臧勤卻不這麼做,他遠遠看到路邊有人等車,就提前爭得車上乘客的同意。然後停在路邊,如果等車的人正好與車裏的乘客同路,就讓他搭載一程。這樣可以減少許多空駕時間。
他平時還喜歡收聽電台廣播,留心市內舉辦的商業交易活動,利用資訊引領生意。
臧勤把這些訣竅運用得非常熟練之後,他的車子每天幾乎沒有空駕的時候。
此外,他還印了許多名片,每一個乘客下車的時候,他都會把名片和發票一同遞給乘客。以便哪個乘客急需租個專車的時候,能很快聯係的他。每當有這樣的生意時,他都會開出一個合理的價格,小賺一筆。
“我要做一名有素質、有頭腦、有文化的快樂‘車夫’,並且把我的快樂傳給每一個乘客。”
臧勤每天抱著這樣的一種心態穿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為了能讓乘客有個輕鬆愉快的乘車過程。他平時大量閱讀各種書刊雜誌,豐富自己的大腦。以便在與乘客短短20分鍾的緣分之中,能找到乘客感興趣的話題,讓彼此聊得開心,讓乘客有一個輕鬆愉快的乘車過程。
17年“的哥生涯”,臧勤培養了一批“回頭客”,常會有人包租,每次總能給臧勤帶來不菲的收入。
臧勤在賺取可觀收入的同時,他的名字也被越來越多的人知曉。人們還送他了“神奇的哥”、“快樂的哥”的稱號。
【快速優秀提示】
如果抱著“把事做完”的敷衍的態度去工作,就會產生許多無用功。長期這樣下去,將淪為窮忙族。整天看著忙忙碌碌,卻不見工作成效。隻有運用智慧“把事做對”,盡可能提高工作效率,才能成為優秀員工。
1. 從心底拒絕“把事做完”的敷衍的態度。
2. 運用智慧把工作做對,避免做無用功。
3. 無論簡單工作還是複雜工作,都要認真對待。
4. 從每日重複的工作中找出規律,想出竅門,最大程度地提高工作效率。
【自我反思】
* 你覺得自己是否存在“窮忙”的情況?
* 你覺得如何才能把自己的事務做對?最大程度地提升自己工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