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個性格要素:積極樂觀的性格 遇到了失敗,我們不應該悲觀泄氣
在人生路上,遇到了失敗,我們不應該悲觀泄氣,應該把它作為人生的轉折點,選擇新的目標或探求新的方法,把失敗作為成功的新起點。
生命中最大的危機常常就是最大的轉機。
有一個年輕的電台播音員在嶄露頭角的時候,突然被電台解雇了。他當然懊惱萬分,可是當他回到家時,卻興高采烈地對他的妻子宣布:“親愛的,這下子我有機會開創自己的事業了。”年輕的電台播音員一開始就有正確的心態,而他也的確開始了他個人的事業。他自己做了一個節目,後來證明是一個成功的舉動,他就是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美國家喻戶曉的電視紅星——亞特·林克勒特。
其實,做人就應該這樣,當無事時,應像有事時那樣謹慎;當有事時,應像無事時那樣鎮靜。因為在漫長的旅途中,實在是難以完全避免崎嶇和坎坷。麵對一個不幸的結局,隻要保持精神的沉靜和堅定,不因一時的挫折而喪失鬥誌,保持樂觀的心境,那麼一切都可以重新再來。
現實生活中,有很多事情不盡如人意,或遇到困難,或遭受失敗,大多數人常自怨自艾,一蹶不振,而隻有少部分人能展望未來,保持樂觀的態度,把失敗作為自己新的起點,他們往往能在自己所處的行業中脫穎而出,成為佼佼者。
美國心理學家麥可·沙爾說:“你的才能當然重要,但相信自己一定能成功的想法常常成為決定你成敗的一個關鍵性因素。原因是,樂觀的人與悲觀的人在遇到同樣的挑戰和失意時,各自采取的處理方式是截然不同的。”
著名的潛能訓導師趙菊春先生曾讓一批學員打電話給陌生人,讓他們到就近的獻血站無償獻血。要達成目的是一件不容易的事,當他們打了兩三個電話而毫無結果時,樂觀的學員說:“我要換個方法再試試。”悲觀的學員則說:“這事我幹不了。”後來,趙菊春先生為此做了一個精辟的總結:自我感覺的控製,是成功的試金石。悲觀者,遇事放棄,他不可能掌握獲得成功所必須的技能。隻有那些樂觀者,感覺自己是命運的主宰者,如果事情不妙,他便迅速采取行動,尋找新的措施,總結過去的經驗,博采眾家之長,來擬定一個新的行動計劃,然後堅決執行,因此,樂觀者往往就是這樣成為最後的贏家的。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具有這樣的精神,才會在以後的人生路上無論做什麼事情都會攻無不克,戰無不勝。
遇上不幸,他人放棄了,你還是勇敢地麵對;他人後退了,你還是積極地向前,眼前沒有光明、希望,你還是不懈努力,尋找新的起點,這就你人生最大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