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把被動承受變成坦然接受 5、你有趣,生活才有趣(1 / 1)

第四章 把被動承受變成坦然接受 5、你有趣,生活才有趣

愛因斯坦說過,我認為對於一切情況,隻有“熱愛”才是最好的老師。莎士比亞也說過,學問必須合乎自己的興趣,方可得益。這兩位偉人都談到了一個相同的東西,這就是興趣。

那麼,什麼是興趣?簡單的來說就是興致,對事物喜好或關切的情緒。心理學上對興趣的解釋是這樣的:人們力求認識某種事物和從事某項活動的意識傾向。具體表現為人們對某件事物、某項活動的選擇性態度和積極的情緒反應。

然而,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在職場和生活中,有這樣一些人,他們好像對什麼都提不起興趣,似乎在以一種麻木或僵化的心態生活和工作。

另外一種情況,就是這些人沒有什麼愛好,也沒什麼特長。他們工作時間也不短,卻一直默默無聞,了無聲息,甚至有些人會這樣說,每天都是一個樣,不就是打發時間,吃飯、工作、睡覺嘛!生活就是如此。乍一聽,這樣的說法似乎蠻有道理的。

另外一些人,他們好像對什麼都感興趣,把生活和工作安排得頗具藝術感。他們精力充沛,做起事來得心應手。我有一個朋友,他在一家期貨公司上班,在一些人無精打采、麻木不仁的時候,他卻興趣盎然,激情四射。周末,他還會自駕旅遊、玩棋牌、遊泳等。他的業績在公司裏是最好的。於是,常聽到有同事對他說:“你太厲害了,你怎麼這麼優秀,是不是有什麼秘笈,傳授幾招啊!”其實,在他們公司做期貨的,一部分人純粹是隨遇而安的,就等著奇跡出現。當然,還有其他目的的,這裏就不一一述說了。我隻想闡述一點,上天為什麼這麼不公平,讓一些人擁有無盡的精力和好奇心,什麼都優秀。有些人卻對什麼都不感興趣,什麼都做不好?也許下麵這個故事會帶你找到答案。

2001年5月,美國內華達州的一所中學在入學考試時出了這麼一個題目:比爾·蓋茨的辦公桌有5個帶鎖的抽屜,分別貼著財富、興趣、幸福、榮譽、成功5個標簽,蓋茨身上隻帶1把鑰匙,而把其他的4把鑰匙鎖在抽屜裏,請問蓋茨帶的是哪一把鑰匙?其他4把鑰匙鎖在哪一個或哪幾個抽屜裏?

一位剛到美國的中國學生,恰巧參加這場考試。看到這個題後,他一下子慌了手腳。因為,他不知道這是一道語文題還是一道數學題。考試結束後,他去問他的擔保人——該校的一名理事。理事告訴他,那是一道智能測試題,內容不在書本上,也沒有標準答案,每個人可以根據自己的理解自由地回答,但老師有權根據他的觀點給一個分數。

中國學生在這道9分題上得了5分。老師認為他沒寫一個字,至少說明他是誠實的,憑這一點應該給一半以上的分數。讓他不能理解的是,他的同桌回答了這個題目,卻僅得1分。同桌的答案是:蓋茨帶的是財富抽屜上的鑰匙,其他的鑰匙都鎖在這個抽屜裏。

後來,他的這位美國同桌寫信向比爾·蓋茨請教答案。比爾·蓋茨在回信中寫了這麼一句話:最感興趣的事物上,隱藏著你人生的秘密。

不知道大家讀了這個故事有何感想,答案真的很讓人深思。在你最感興趣的事物上,隱藏著你人生的秘密。又是興趣,難道興趣真有如此大的魔力?

的確,興趣是以需要為基礎的。而需要分精神需要和物質需要,興趣則屬於精神需要。人們若對某件事物或某項活動感到需要,他就會主動接觸、觀察,然後積極從事這項活動,並注意探索其中奧秘。

興趣與認識和情感相聯係。你若對某件事物或某項活動沒有認識,也就不會對它有情感,因而不會對它有興趣。反之,你認識越深刻,情感越熾烈,興趣也就會越濃厚。興趣在人的實踐活動中具有重要的意義。興趣可以使人集中注意力,產生愉快緊張的心理狀態。這對人的認識和活動會產生積極的影響,有利於提高工作的效能。

難怪有些人總是充滿快樂和激情,全情投入。他們在成功的時候收獲到成果,在失敗的時候收獲到經驗,而不管什麼時候,他們都能收獲到過程中的快樂。他們為什麼不投入呢?

對此,我還要說,人生最幸福的事,就是把時間和精力用在對你最有意義的事情上麵。做你所愛的,愛你所做的。一個人就應該做自己感興趣的事,並且做到極致。對於工作,做你擅長的,擅長你所做的,精力放在你的優勢上,並且擴大優勢。學習也是一樣,沒有興趣的學習是枯燥的,苦澀的,即使靠毅力堅持到最後,也不會有太大的收獲。因為,你的心不在那裏。不要逼著自己做自己不感興趣的事,如果非做不可,那就去發現那件事的樂趣,深入其中,再培養興趣。

當一個人對自己的生活開始用“不感興趣”來搪塞時,生活也開始對他不感興趣了。有趣之人往往精神和物質都很豐富,而無趣之人精神和物質都會很貧乏。所以,成功與失敗就一目了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