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遇伏(1 / 2)

沈逸軒一行七人沿河而行,按照慕秋所說,他們眼前的這條河流被當地人稱為黑水,因水深不見底而得名,他們這一路行來河麵最窄處尚有十幾丈寬,可見其波瀾壯闊,此處依山傍水,景色優美,一側山巒勾連,另一側卻平緩開闊形成此地獨特的地理環境。

七人尋了一處開闊的河邊地帶休息,陸天明與鄭澤濤兩人分工明確,一人負責生火,一人負責捕魚,顧銘坐在一處凸起的巨石上打坐休息,洪元則是一頭紮進了山林裏,慕秋從馬頸上取下水帶,遞給了坐在河邊的白若,眼帶溫柔。

沈逸軒找了一處幹淨的地方,盤腿而坐,默默運起歸星決,他自創的歸星決有異於其他功法,常規功法都是主修奇經八脈,納真元於丹田氣海,而歸星決則是主修人體一百單八穴,奇經八脈為輔。

隨著功法運轉,沈逸軒漸漸沉浸在忘我的境界之中,這一狀態類似於道家的頓悟,能夠使人靈台清明,感悟天地之奧義。

十五歲那年沈逸軒在沒有任何人的指點下,憑著自己收集的功法摸索出一套全新的修煉方式,待到他真正了解常規的修煉方式之時,他的修煉方式已然定型,想要重頭開始則會引起體內真氣紊亂,從而導致走火入魔的後果。

沈逸軒從修煉至今並沒有感到任何不妥的地方,而且他體內的穴道也被他開發到了一百零三個,僅剩頭頂百彙、兩眉間印堂、兩乳間膻中、臍窩神闕、臍下氣海五穴尚未開發成功,他能預測到如果這五處穴道開發成功,那麼他體內的真氣會有一個質的飛躍,不過他卻不敢輕易嚐試,因為他每次想要開發這五處要穴,均會有種莫名的躁動,如果發生一點意外都將是一種毀滅性的災難,不過氣海穴有些例外,因為他嚐試開發此穴時雖然艱難,卻沒有其他四處要穴的那股強烈的躁動,這或許正是因為其他人修行選擇納氣在氣海穴的原因。

氣海處傳來一絲絲的顫動,引起周身真氣的紊亂,就在這關鍵時刻,沈逸軒感到一陣心悸,正是危險來臨之時的預警,刹那間一支箭矢由對麵的山丘上急速射來,沈逸軒驀地睜開雙眼,箭矢已經到了自己的胸前。

沈逸軒身體向右傾斜,那箭矢擦著他的衣衫而過,沒入到他身後的巨石之中,沈逸軒站起身來,抬首向山丘頂端望去,一位身穿麻衣,手持巨弓的大漢正站在那裏,居高臨下的望著他。

眾人發現有異,紛紛來到沈逸軒的身邊,做好防禦的姿態,那大漢對看了沈逸軒一陣後便轉身離去,距離雖遠,沈逸軒依然能夠看清對方臉上冷酷的表情。

鄭澤濤回頭望去,那支箭矢整個箭杆全部沒入到了巨石之中,隻留下一個小小的圓孔,鄭澤濤回過頭來,道:“此人是個用箭高手,我們接下來的行程要小心了。”

陸天明看了一眼箭孔,嗤之以鼻道:“不過是力氣大了些罷了。”

慕秋臉色凝重的看著白若道:“從現在起你不能離開我的視線。”

顧銘望著那大漢離去的方向,眼中射出寒芒。

看大家的神情,陸天明不明白為何大家會這般重視那個大漢。

鄭澤濤將陸天明拉倒一邊,輕聲解釋道:“你看那巨石上黑洞的形狀。”

陸天明道:“那能說明什麼?將整隻箭射入道巨石之中,我也能夠做得到。”

鄭澤濤耐心解釋道:“首先箭孔是圓形,說明此箭矢的箭頭並非是常見的三角形狀,而是圓形,其次這根箭矢是沒有羽毛的,而且圓孔周邊沒有任何的裂開痕跡,這人能將一根完全難以掌控的箭矢,操控的自由隨意,且不失準頭,同時還能做到威力內斂,還不能說明此人的可怕嗎?而且我如果沒有猜錯此箭並非這般簡單。”

似乎是為了驗證鄭澤濤的話,顧銘走到巨石的背後,透過將近一人高的巨石,眾人剛好能夠看到顧銘那張蒼白的臉龐,此時顧銘的臉上除了蒼白外,眼中更有一絲的凝重,這在顧銘臉上是很難看到的。

眾人移到巨石的背後,隻見原本光滑的巨石此時已經布滿裂痕,由中間的一點向四周呈蛛網般蔓延,陸天明終於相信鄭澤濤的話,他伸手摸了摸巨石的表麵,剛一接觸巨石便“嘩啦”一聲,散落了一地,露出那根黑黝黝的鐵箭,果如鄭澤濤猜測一般,箭頭呈圓形,且沒有羽毛,要知道羽毛能夠使箭矢更加平穩,容易射中目標,而沒有羽毛的箭矢一般都會出現在軍隊之中,因為這樣能夠減少製造工序且節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