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 4 靈性的覺醒 偏激的心理要不得
性格和情緒上的偏激,是一種心理疾病,是為人處世的一個不可小視的缺陷。它的產生源於知識上的極端貧乏,見識上的孤陋寡聞,社交上的自我封閉意識,思維上的主觀唯心主義等等。這種性格上的缺陷常常讓人們率性而為,將精力投入到毫無意義的事情上,隻會是離成功越來越遠。因此我們隻有善於克製這種缺陷,才能蓄勢待發。
一個人有主見,有頭腦,不隨人俯仰,不與世沉浮,這無疑是值得稱道的好品質。但是,這還要以不固執己見,不偏激執拗為前提。無論做什麼事情,頭腦裏都應當多一點辯證觀點。死守一隅,坐井觀天,把自己的偏見當成真理至死不悟,這無論是對自己還是對待他人,都沒有一點益處。如果不認真糾正這種“關羽遺風”,就很有可能會使自己誤入人生的“麥城”而轉不出身來,最後將與成功背道而馳。
三國時代,漢壽亭侯關羽,過五關、斬六將,單刀赴會,水淹七軍,那是何等的英雄氣概!可是他致命的弱點就是不善於克製,固執偏激。當他受劉備重托留守荊州時,諸葛亮再三叮囑他要“北據曹操,南和孫權”,他不以為然。不久,吳主孫權派人來見關羽,為兒子求婚,關羽一聽大怒,喝到:“吾虎女何肯嫁犬子乎!”這本來是一次很好的“南和孫權”的機會,卻鬧得孫權沒臉下台,導致了吳蜀聯盟的破裂。最後刀兵相見,關羽也落個敗走麥城、被俘身亡的下場。關羽不但看不起對手,就是自己的同僚也不放在眼裏,名將馬超來降,被封為平西將軍,遠在荊州的關羽大為不滿,特地給諸葛亮去信,責問說:“馬超的才能比得上誰?”老將黃忠被封為後將軍,關羽又當眾宣稱:“大丈夫終不與老兵同列!”目空一切,氣量狹小,盛氣淩人,其他的人就更不在他的眼裏,一些受過他蔑視甚至侮辱的將領對他既怕又恨,以至於當他陷入絕境時,眾叛親離,無人援救,促使他迅速走向滅亡。
現實生活中,像關羽這樣的個人英雄還是不少的,然而隨著競爭力度的加大,能力競爭已經超出個人能力的單打獨鬥,取而代之的是團隊精神的較量。因此,隻有正確看待別人的人才能立足於能精誠團結的團隊,才能共同進步,從而成就一番事業。
某文化公司的老板深知能力的重要,他在招聘時打破傳統的偏見,新員工進來之前都要進行一番考試,以成績而非文憑決定是否錄取,所以他的記者、編輯都非常出色,而且都很能吃苦。尤其是一個體育雜誌的女編輯,身體患有嚴重的殘疾,在這之前,她找過很多工作,都被拒之門外,但是這位老板看中了這個女孩的文筆和才能,以及她對體育的深深迷戀和理解。於是這個女孩成了一名體育編輯,一年以後成了主編,並且做得非常出色。這位精明的老板就是如此,所以在同類雜誌中,他的雜誌一直都保持了非常獨到的品位和特色。
打破偏見,獲利的往往是自己。在今天的應試教育一個單位招聘員工,很多時候都是看他有沒有大學文憑,英語達到了幾級,也不管這個單位這個職位是否需要這樣的文憑,總之,就是文憑決定一切。其實很多工作需要的是技能而非那一紙文憑,那張文憑所能證明的隻是他的學習經曆,並不能說明他是否適應這份工作。
一隻在外麵閑逛的小瓢蟲,有一天誤入了牛角。小瓢蟲很小,彎彎的牛角在他看來就像是一條極寬闊的隧道。他想,走出隧道,定會是一個水草豐美的洞天福地。誰料,腳下的路卻越走越窄,到後來竟難以容身。為此,小瓢蟲不得不停下來進行認真思考,經過一番激烈的思想鬥爭,他決心掉過頭來,重新開始。
這一回,他由牛角尖向牛角口進發,結果他驚喜地發現,道路越走越寬廣,而且步出牛角,天藍藍的,極其高遠,大地鬱鬱蔥蔥的,宛如綠浪滾滾的大海。一時間,他覺得自己就是那天上自由飛翔的小鳥,大海中隨意競遊的小魚。從那以後,小瓢蟲逢人便說:“當你遇到無法逾越的障礙時,不妨換一種方式。這就像麵對一扇打不開的門一樣,換一把鑰匙,希望之門或許就會為你敞開。”
生活中,我們常常把那些頭腦不開竅、認死理的人稱作性格和情緒上的偏激。在很多時候造成這種偏激的原因是對事物持有的某種觀點和信念,而這種觀點和信念其實並不符合客觀事實或與邏輯推論相違背。嚴重的偏見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不必要的困擾,還會阻礙我們的進步和發展。其實,走出這種偏激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隻需要變個方向就行。要克服“一葉障目,不見泰山”的偏激心理,最好的方法是對症下藥,豐富自己的知識,增長自己的閱曆,培養辯證思維能力,全麵、靈活、完整地評價事物,冷靜、客觀地看待問題。同時,多參加有益的社交活動,培養勇敢、頑強、堅韌、機智、果斷、團結、互助等良好的意誌品質,有效地增強自控能力。此外,還要掌握正確的思想觀點和思想方法,不放縱、遷就自己,說話、做事多冷靜思考,這樣才能有效地克服偏激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