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 5 還我本來麵目 克服自貶心理(1 / 2)

Chapter 5 還我本來麵目 克服自貶心理

當我們出生的時候,我們的身體和心靈都是赤條條的,無絲毫的牽掛。而當我們通過學習,通過在一個特定的文化和物質環境下生長,隨著我們的成長,我們的心靈上就開始背上了沉重的包袱,心靈亦套上了枷鎖。

這個枷鎖就是我們人類的最大的弱點:自貶。需要說明的是,這個枷鎖並非與生俱來的,而是由後天的文化熏陶、後天的教育培養,在我們和其他人相處時逐漸“培養”起來的。

自信是一個人成功的秘訣,而自貶卻是我們成功的敵人。

拿破侖說過:“我的成功,是因為我誌在成功。”人若沒有這樣的自信心,也必定沒有毅然的決心與信心,成功也就當然與他無緣。有人說,成功的欲望是創造和擁有財富的源泉。人一旦擁有了這種欲望並經由自我暗示和潛意識的激發後形成一種信心,這種信心就會轉化為一種“積極的感情”,它能夠激發人的潛意識,並釋放出無窮的熱情、精力和智慧,進而幫助我們獲得巨大的財富與事業上的成就。因此,有人把信心比喻為“一個人心理的建築工程師”。人人都蘊藏著巨大的潛能,而這些潛能隻有那些擁有信心的人才能開發。而自卑自貶的人卻喪失信心,總認為自己事事不如人,自慚形穢,進而悲觀失望,不思進取。一個人如果被自卑感所控製,其精神生活會受到嚴重束縛,聰明才智和創造力也會因此受到影響而無法正常發揮作用。所以,自貶是束縛創造力的一條繩索。

從理論上來說,天下無人不自卑,自貶情緒在我們任何人身上都可能產生,隻是表現形式與程度不同而已。無論是偉人還是平常人,都會在某一方麵表現出優勢,在另一方麵表現出劣勢。成功者能夠克服自己的自貶情緒,超越自卑,其重要的原因是他們善於運用調控方法提高心理承受能力,使之在心理上擺脫消極因素的影響。強者並非是天設地造的,也並非沒有軟弱的時候,強者之所以成為強者,正在於他善於戰勝自己的自貶情緒。

的確,不卸下思想上的包袱,不打開心靈上的這個枷鎖,我們很難輕裝上陣。

一個人要想取得成功,需要戰勝許多困難,戰勝自己的許多對手。而要做到這一點,首先是要戰勝自己。從某種意義上說,一個人最大的敵人根本不是別人,不是競爭對手,也不是妨礙我們成功的任何人,就是我們自己。

一個人最難戰勝的就是自己。或許有人會說,怎麼會呢?自己和自己還有什麼過不去的呢?正因為我們許多人有這樣的想法,所以,他們對自己人生中的最大敵人視而不見,對這一問題也毫無警覺,自己耽誤了自己的事。更嚴重的是,即使這樣,仍然毫不知情。

要戰勝自我,就是要戰勝自己各種心理上的敵人,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應該說,心理上的敵人很多,比方說,總是乞求別人好感的迎合心理,追求絕對公平的攀比心理,強調秉性難移的固步自封心理,害怕擔心探索未知世界的穩妥心理等等。但是,這其中最大的敵人,也是我們成功的“天敵”,卻是我們的自貶心理。

自貶,也就是人類自我貶低,廉價地出賣自己。人類的這種弱點在我們的生活中以數不盡的方式存在著、顯示著,影響製約著我們的生活、我們對人生的追求、對成功的渴望。例如,張三在報紙上看到了一份招聘廣告,那份工作他非常喜歡,而且開出的條件也很誘人,但是張三並沒有甚至也沒有想去應聘,他沒有采取任何行動,因為他想到:“這麼好的工作,應聘的人肯定很多,我的能力恐怕不夠,何必又自找麻煩呢!”

若幹年來,先哲們語重心長地告訴芸芸眾生:要認識自己。然而奇怪的是,我們中的絕大多數都把這句話理解為“要認識我們的缺點”、“要認識到消極的一麵”、“要認識到不利的一麵”。所以,我們看到,“要認識自己”的結果,是大多數人的自我評估都包括了太多的缺點、錯誤與無能。這大概也出乎那些先哲的意料,也違背了他們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