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 7 尋找生命的價值 擔負起自己的責任
老一輩的人看到年輕人的另類和叛逆,常常感歎“一代不如一代”,殊不知他們年輕時的長者也有過這樣的顧慮,歲月的更迭見證了現實,一切擔憂過後看來隻不過是“杞人憂天”。古人語:“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人生和世界是不斷向前發展的,新的必將取代舊的,青年終究要擔負起曆史的重任,而年輕的我們也要勇於擔當,曆練自己。
任何一代的青年往往老年人稱為是“垮掉的一代”,魯迅的文章曾批判過“一代不如一代”,新事物的出現總是迂回曲折的,但是新事物必取代舊事物。年輕的我們,肩負著時代的責任,未來的重任。毛澤東說:“青年好像早晨八九點鍾的太陽,世界是屬於我們的,但終將是屬於你們的。”是的,這個世界終將是屬於我們年輕的一代的。
我們要曆練自己,對社會,對父母親人,對自身都要勇於擔當,是的,我們要勇敢地說,我們長大了。我們要疾呼,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些吧!我們要積極上進,努力拚搏,為社會的發展奉獻自己的力量。周恩來少年時代就樹立起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遠大理想,馬克思在青年時代立誌為全人類的解放而努力奮鬥。正是因為他們有了遠大的理想和抱負,才終身追求,矢誌不移,人生才有了大成就,才充實。恩格斯曾在《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中提到,馬克思也許有很多敵人,但沒有一個私敵,他是在為全人類造福,這樣的人是多麼偉大!我們要接受我們的時代,熱愛我們的時代,擔負起時代給予的重任。我們關注我們生存的世界和社會,人生才不會狹隘。我們要擁有公民意識,做一個像韓寒一樣的有為青年。賈平凹曾教導她的女兒要有大胸懷,這種胸懷是並不拒絕私利,但更加要有對人生和世界的美好期盼和關注,這樣的關注和期盼才能讓我們更好地麵對自身。海倫凱勒說:“世間大部分不幸也許都有補救之方,但其中最不幸的無藥可救——那就是人類的冷漠。”懷抱對全人類同情之心,我們就能拒絕平庸,收獲快樂。
人的偉大隻在於“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蘆葦”。我們要思考的,是時刻懷抱熱忱之心,能接受挑戰,有青年人的使命感和責任感。這樣的自我將告別小我,走向大我。俄國偉大的詩人普希金年輕的時候就選擇為俄國人民而戰鬥,為“被侮辱與被損害”的人們的命運痛苦。為此,他曾遭遇流放,但是即使這樣的磨難,也沒能阻止他的熱忱。在被沙皇囚禁中,他也寫出了《致西伯利亞的兄弟》這樣的詩歌,他選擇與自己的同誌站在一起,他的生命後來被剝奪了,但是他得到了永生,不是嗎?他被稱為“俄羅斯民族之父”。而在杜甫的人生裏,我們體會最大的是“文章憎命達”。他仕途無望,困頓顛沛了十年,才得到一個小職位,最後貧病交加而死。在他有限的生命裏,他關注的是“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他用自己羸弱的身軀擔負起了拯救這個國家的責任。歡喜悲哀都隻為國家和人民。他呼號“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這個聲音穿過千年,依然在我們的耳邊回響。
沒有擔當的人生將是蒼白的人生,沒有經曆磨難的人生也將是灰暗無光澤的人生。我們也應當有“五四”精神,經曆過革命的淒風苦雨,但是依然心想光明。要知道,有多少個“劉和珍君”,才有後來中國的太平和現在的發展。我們要關注我們生存世界中的磨難,懷有一顆悲憫之心,關注人類自身,也許這才是真正的以人為本。
對我們自己來說,最具體的就是勇於在工作中承擔自己的責任。羅素說過:“不加檢點的是生活,確實不值得一過。”不加檢點,不勇於承擔的生活,確實不值得一過。我們要過自己能夠接受的生活,要勇於提高自己對價值的認識度,積極工作,在工作中體現自己的價值,把工作幹出樣子和水平。我們要有競爭的意識,有人曾經說過:“一匹馬如果沒有另一匹馬緊緊追趕並要超過它,就永遠不會疾馳飛奔。”我們如果沒有競爭的意識,凡事就是逃避,隻是等待機會的垂青,怎麼會曆練自己,得到進步呢?隻有經曆過競爭,得到了勝利的人才有資格享受更加美好的生活。經過競爭的陶冶,在工作和生活中,我們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曆練,最終得到成長。我們要擔負起自身的責任,才能有所作為,無悔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