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 7 尋找生命的價值 做好我們自己
劉心武有一篇文章叫《為你自己高興》,他在文中說:“要為你自己高興。你的個子最適合於你,你的相貌為你所獨有,你的身體狀況即使不佳,即使有殘疾那也無礙你內心的自尊與自愛,因為你在誠實地生活,在認真地工作,在掙得你應得的一份,在享受社會應為你提供的那份快樂,在每天晚上問心無愧地安睡,你每天清晨興致勃勃地迎接又一個平凡而充實的日子……”我們不必費盡心力地去追逐那些遙不可及的夢,隻是努力地做著自己,努力地生活著,不去攀比,不去敷衍,我們願意活在自己的世界裏,為自己努力,為自己鼓掌。
有一個女孩,特別普通,她的學習成績很一般,父母就著急了。希望她能努力,學習成績突出,各方麵表現良好。但是女孩還是沒有什麼改變。後來有一次學校去野營,女孩一個人努力地為大家準備炊具,收拾東西,默默地為別人做著陪襯,而別的孩子隻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裏。他們有的為自己的成績驕傲,不屑於做這些事;有的是沒有這樣的能力,隻能縮在自己的角落裏。隻有女孩支撐起了這次野營。在學校裏,同學們也都誇獎女孩善解人意,誇獎女孩懂得照顧人,幫助人。女孩說:“我願意做個為英雄鼓掌的人。”是的,這是真實的自己,父母這時候終於看清楚,想明白了。為什麼要讓自己的孩子成為跟別人一樣的人呢?
她就是自己啊!作為英雄鼓掌的人。也許我們就是普通人一個,但是我們接受自己,做最好的自己。這樣才能快樂,才能美好。人生很大,世界很大,每個人不可能都是偉人,很多的時候,我們隻是大千世界中的一顆微塵,我們微不足道,但是我們為自己高興。
周國平也在文章中提到,人最願意做的還是自己,我們要努力成為我們自己。何必要讓自己跟別人齊平呢?為此,我們嚐試費力地改變自己,那樣反倒讓自己不快樂了。即使同一個母親生的孩子尚且各個不同,何況與我們素不相識的人呢?我們不要與自己的習慣較勁,那都是我們自己的獨特標誌。
英格蘭北部的那個幽靜的小鎮上,曾經誕生了影響全世界的勃朗特姐妹,夏洛蒂寫出了《簡愛》,艾米莉寫出了《呼嘯山莊》。很多的文學家都在比較,都在尋找著她們的異同。顯然,同是肯定的,她們都有同一個父母親,但是兩人的作品的差別是巨大的。《簡愛》中的世界是屬於夏洛蒂自己的,她是一個自我中心的作家,她把自己的全部能力熔鑄在作品中,我們能在簡愛中看到的都是“我愛”,“我恨”,“我受苦”的斷言。艾米莉的《呼嘯山莊》不同,那裏麵描寫的是世界和人生。不僅僅是“我愛”,“我恨”,而是“我們——整個人類”。艾米麗對人生和人性、世界有自己獨到的看法,這跟夏洛蒂的自己的世界是完全不同的。兩個人一個看到的是自我,一個看到的是世界和人生。但是她們的這兩部作品都是世界文學寶庫中的經典。我們明白,夏洛蒂不可能成為艾米麗,艾米麗也同樣不可能成為夏洛蒂。她們隻是做著自己,為自己的內心書寫,從她們各自的作品中我們能窺見他們自己的影子,他們自己的世界觀、價值觀,這些都是獨特的,沒人能夠奪取的。
哈羅德·斯·庫辛曾在《你不必完美》中這樣說過:我們當然應該努力做到最好,但人是無法要求完美的。有時候,也許正是失去,才令我們完整。有時候,一個完美的人,是一個可憐的人,他永遠無法體會有所追求,有所希冀的感覺。我們接受自己,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我們會勇敢地去愛,去感受,我們的人生體驗隻屬於我們自己。
其實從人生的另外一個角度看,人生活著都是不容易的。賈平凹說:“其實大家都是一樣的。”他同時指出:“對人生我確實不能說很樂觀,但是你還得活下去,總不能每天愁眉苦臉的吧,總體上你感覺,人生苦難的很。”大家看,名人尚且有如此多的煩惱,何況我們普通人呢?我們要勇於接受自己,為自己的存在而高興,漫長的人生留給我們的都是真切的人生感受,這對每個人都相同。我們為自己高興,接受現在的自己,同時努力地成長。
我們可以在與別人的交往中得到成長,我們可以在文學作品中汲取能量,我們可以通過努力得到我們想要的東西。但是要明白自己是獨特的,我們沒必要費力地做別人。別人就是別人不是我們自己,明星再好也不能代替我們自己,我們要獨立地、自覺地、奮力地用我們自己的腦袋,我們自己的聲音來感觸這個美麗無比的世界。做好我們自己,為自己開心吧,這樣的人生才能活出自己的滋味,昭示出自己的獨特,在自己的眼中看世界,世界才會那樣明快,那樣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