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卸下欲望的枷鎖,感悟幸福的真諦 珍惜自己,活在當下(2 / 2)

弟子不滿意的時候,老師會再一次翻閱大書,說出一個充滿智能的解答。

這樣一而再、再而三,一年一年地過去了,日子久了,弟子開始對老師起了質疑:“老師隻懂得一句活在當下,這是任何人都知道的事呀!不像古聖先賢,真的充滿了智能。”

一個弟子說:“老師自己並沒有什麼智能,他隻知道活在當下!”

另一個弟子說:“老師的智能和我們沒有什麼差別,差別隻是他有一冊聖賢的書,如果擁有那本書,我們自己就可以當老師了。”

還有一個弟子說:“這個老師真的太差勁了,我們是來自各地的精英,誰不知道活在當下呢?這句話也輪得到他來說嗎?我們想學的是曆代聖賢的言論和思想呀!”

在背後議論老師久了,許多弟子都生起了這樣的想法:“等到老師死了,我隻要搶到那本聖賢書,就可以做老師的繼承人,收很多的弟子,為別人解決生命的困境!”

老師漸漸老了,終於要告別人間了,他並沒有指定任何的繼承人,也沒有把聖賢書交給任何的弟子,他隻說了一句遺言:“要活在當下呀!”就咽下了最後一口氣。

老師死後,弟子們不但沒有哀傷,反而一擁而上,衝進書房,爭奪那鎖在最高櫃子裏的聖賢之書,甚至因為搶奪太激烈,把書櫃都打碎了。他們把那本大書撕成好多殘篇,才發現那本書根本是空白的,一個字也沒有。

隻有書的封麵有老師的筆跡。寫了四個大字“活在當下”。

眾弟子們尋求一生的答案,便是老師的那句“活在當下”,但當他們領悟的時候,老師卻已經死了,這不能不說是一種遺憾。記得在有一期的《藝術人生》中,看到眾多青年人的偶像劉德華感歎:“2004年最大的收獲:懂得了‘活在當下’。”異曲同工,或許親身經曆了什麼,或許親眼見到了什麼,發出如此感慨絕不是閉門造車想象出來的。

每一個人都有所追求,都在追求幸福快樂的生活,在這付出、奮鬥的過程中就已經是“活在當下”了,隻是潛意識中沒有更深的體會。讓快樂或痛苦匆匆而過,沒來得及慢慢品味,就讓一天天像山澗水一樣流逝,快樂時,如果用物理學的名詞來說,就是勢能大一些,水流快一點,發出的響聲也更清脆輕快,時間過得如此之快;痛苦時,排水的勢能小而覺得難過極了,發出的響聲也是悶悶之音,每一分鍾都是鑽心的痛楚。對自己的生活要珍惜,對自己的生命要仰視和敬畏,就像登山人對珠穆朗瑪峰的敬畏一樣,不要用征服的字眼,要用感恩的心情來攀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