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爺爺,你們聊什麼呢?”林子長問道。
“哦,我們剛才談到了國內的經濟狀況、各個企業所麵臨的問題。”林老輕輕地說道。
看得出來,他的心情已經平複下來,不再像剛才那麼沉重。
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林老自己的調節,再加上林子長進來,帶來了新的變化,衝淡了這裏原本凝重的氣氛。
林子長眉頭一挑,也來了興趣,“是吧,那這個問題確實是值得好好討論的!”
他也有點躍躍欲試。
作為一名年輕人,林子長也經常和同齡人討論與國家發展有關的各種問題。
當然,林老也會經常拉著他討論相關問題,作為對他的培養。
可以說,在見識、見解等方麵,他們這些高層的後代要比普通人家的孩子要強得多。
而這也就決定了他們這一類家庭孩子的格局。
討論繼續。
林老當然不會拒絕林子長的加入,反而很是鼓勵。
他簡單地把陳東討論的思路說了一遍。
林子長聽到,陳東從相聲的江湖與廟堂身份的不同所導致的興衰談起,剖析相聲的本質,並把它聯係到群眾路線上,進而說到國內企業的發展與困境,有些不可思議。
他讚歎道:“陳先生真不簡單呀,這是上到廟堂,下到江湖,給來了個一鍋燴呀!”
“哈哈,哪有你說的那麼誇張,就是隨意閑聊而已。”陳東謙虛道。
“我這可不是給你戴高帽子,你這思路太開闊了!而且我感覺,你真的抓住了問題的實質。”林子長說道,顯得特別真誠。
“隻是紙上談兵而已。”
“能夠找到問題的實質才是最重要的,不然就是沒有方向的瞎胡鬧而已!”林老插了一句。
“對,就是要抓住問題的本質、核心!所以說嘛,解決問題的最好辦法,就在於找到根源,一擊而破。”林子長說道。
“可是我們現在最大的問題,就是各種複雜問題糾纏在一起,局麵難以收拾,沒有什麼可以一勞永逸的辦法,隻能抽絲剝繭,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陳東繼續說道。
“經濟改革本來就是這樣……幾十年累積的問題,想要一朝一夕得到解決,根本就不可能。我們隻有真正認識到問題的複雜性、長期性、艱巨性,製定合適的目標,尋找正確的方法,才有可能取得成功。”林老無奈地說道。
“也就是小步快跑,穩步推進。”陳東提了一句。
“對,你這個說法和摸著石頭過河有異曲同工之妙。”林子長說道。
接下來,林子長就這個問題,作了闡述,讓陳東大開眼界。
看得出來,林子長的反應很快,知識麵也很廣博。
當然,他的很多言論都與國家的政策相一致,經常會提到某個觀點是某某領導所說。
這種說話方式,算是他們這些高層後代的一種特征。
他們確實擁有很寬廣的視野、宏大的格局,但是他們的信息主要來自上層和中層,而沒有真正進入基層經濟或者是底層社會,無法獲得真正接地氣的知識。
如果這一點不改變,他們也就很難對華夏的經濟改革作出真正具有指導意義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