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寨的成功,其實是由市場來決定的,各個企業為了生存,為了發展得更好,就隻有相互競爭。
而競爭的手段,除了商品價格,就是產品質量,以及其他很多方麵。
再比如,身處九十年代的人很難想象民營經濟將會占據國內經濟生產總值的大半江山,吸納了大半的從業者。
而國有經濟掌控了國民經濟中的支柱型產業。
現在,很多地方還看不起民營經濟,甚至嚴厲打壓。
總之,隻有在發展的過程中,人們才能找到解決問題的途徑,也才能發現一些漏洞並將其補上。
“我國的經濟改革,是一次全新的嚐試、轉型,可以提供眾多的研究課題,甚至能出震驚世界的研究成果。”陳東下了論斷。
林老當然同意陳東的判斷,認為華夏人正在做一件破天荒的大事。
而在現在的改革中,現在遇到的淨是棘手的問題。
林子長當然也沒意見,隻不過覺得陳東說得有點誇張。
華夏的經濟發展確實迅猛,改革必須進行,但要說震驚世界,他卻不太相信。
陳東接著說道,“但是要把事情辦好,要把問題解決,就需要既能深入企業、行業,又能從中抽離,將其理論化。”
單純的紙上談兵,當然可以解決很多問題。
可以從高處來看問題,抓住重要的點,認清它的實質,但是實際發展過程中,具體存在的很多問題,並不能得到有效地解決。
說到底,理論規劃終究隻是紙麵上的東西,而具體問題就要具體分析。
每一個地區經濟情況不一樣,每一家企業的具體情況也不一樣。
甚至在同一家企業的不同發展階段、不同的時間,它們所麵臨的問題也不一樣。這都需要執政者具有全局的眼光,以海納百川的心態,一步步地解決。
在交流中,陳東說起自己在國內、國外的見聞,並對兩者進行了對比。
不但林子長聽得連連驚歎,就連林老爺子也得到很多啟發。
對於陳東的妙語連珠、見解深刻,他們不但讚歎連連,甚至各自拿起紙筆,做起了記錄。
這個過程中,陳東把自己在前世所得到的很多經驗以及這一世的很多東西都當作私貨,夾雜其中。
見到兩人這麼用心,陳東放心了,說得更加起勁。
而他們在聽的過程中,有不明白的地方,便直接向陳東提出。
至於觀點不同之處,也有很多,三人不時展開激烈的辯論。
當然,這些並不是林老和林子長所能分辨出來的。
因為陳東所說的那些,都有現實案例作為補充或依據,邏輯方麵也無懈可擊。
無論是誰去調查或者研究,都沒有辦法從中找出漏洞來。
而這也是陳東和林老爺子、林子長交談的目的,即通過影響他們而對外界產生一些良好的影響。
他們的交談持續了很長時間。
期間,王秘書已經給倒過好幾次茶,甚至還重新泡了兩回茶。
關鍵是他們談得起勁,都有些口幹舌燥了。
而保健醫生也進來過兩次,提醒林老要注意休息,不能長時間地坐著。
林老從善如流,就站起身來和林子長以及陳東來到室外,在院子裏一邊散步一邊說些閑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