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藕桐聞言,心有戚戚然。考場之險,如履薄冰,稍有不慎,就是不同的結果。
陳三郎笑道:“過得幾便開考,多想無益,且放寬心來。”
葉藕桐也笑了:“這一點無需道遠開導,我自有分寸。”
他的性格開朗,戀戀風塵,絕不會像周何之那般遭遇折戟沉沙,就有輕生的念頭。
幾的等待功夫,眨眨眼便過去。
這一日,已是二月初八,進入貢院參加會試的大日子。
清晨,蒙蒙亮,陳三郎就起身來,洗漱完畢。想了想,將劍別於發髻上,空手出門,與葉藕桐彙合。
會試的考場紀律,比起鄉試還要嚴苛幾分,考生入場,要經過全身位的搜身,片紙不得帶入。除此之外,還得進入一間房間,脫開衣衫檢驗,看有沒有把經義抄寫在手臂大腿等皮膚上。
一旦發現有考子作弊,下場可不僅僅撤銷考試資格那麼簡單,甚至會被砍頭,治死罪,以儆效尤。
數百舉子,人數不少,加上細致的檢查,耗時甚久。故而得提前一進入貢院,等於這一是檢查,明,也就是二月初九才正式開考。
輪到陳三郎進院了,先是外麵搜檢,然後進房間脫衣服,就連頭發都得披散開來,看裏麵是否藏著紙條之類的作弊手段。
不過檢查的人不注意用作簪子用途的劍,隻瞥一眼,就置之不理。本來就是,入院檢查,主要是防考試作弊,其他不甚幹涉理會。這麼一根事物,是不可能用來作弊的。總不能上麵銘刻經義吧,那得多高難度的技藝,又要多好的眼神才看得見。
足足折騰了兩刻鍾,才檢查完畢,準予放行入院。
迎麵而來的是一座三層牌樓,飛簷鬥角,氣勢堂皇,門額上牌匾,題著“貢院”兩個大字,乃是開朝皇帝所題金筆禦書。
兩邊各有楹聯,上聯曰:矩令若霜嚴,看多士俯伏低徊,群囂盡息;下聯:襟期同月朗,喜此地江山人物,一覽無餘!
看完此聯,陳三郎暗暗一點頭,略一遲疑,便邁步走了進去。
裏麵是一道回廊,兩邊多有碑刻,古樸文雅,記載典故。穿過回廊,竟是一塊寬敞的花圃,種著許多花草,當前正萌芽吐葉。又有十來株枝椏古拙的梅花,一些正吐豔盛放,有香氣繚繞。
花圃兩邊,則是兩排考舍,一間間隔絕開來,如同一口口籠子,瞧模樣,比鄉試的考舍還要一分。又見考舍之外,擺放著一口口大缸,盛滿了水。
這是預防火災的設施。
因為貢院最怕著火,而每一間考舍都分發火盆蠟燭等,一旦出現意外,形成火災,就可以用大缸裏的水來撲救了。
抬頭望遠些,見貢院外邊圍牆長滿荊棘,圍得嚴實,比鐵網還要密集,怪不得總被稱為“鎖棘貢試”了。
陳三郎對號入座,進入自己的那一間,剛坐下,外麵便有考場執事過來,關門上鎖。
他坐著,閉目養神,要用最飽滿的精神迎接明正式開始的第一場會試。(未完待續。。)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