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議完畢,送走江草齊與莫軒意,陳三郎神色不見絲毫輕鬆:這次麵對的敵人非同可,皆非尋常,他們如果一定要進城的話,並不困難。
坐在房中,長吸一口氣,閉目觀想,看能否有所發現。
氣,依然是濃厚駁雜的氣息,源源不斷地彙集而來。
每時每刻,不曾間斷過。
氣息如此之多,甚至超過了《浩然帛書》的承受限度,無法再像過往那般來者不拒,多多益善,隻能徐徐吸納。譬如人吃飯,當吃得差不多了,就很難再狼吞虎咽。
瓶頸在於古書遲遲無法翻開新的篇章,不知哪兒出了問題,卡住了。已翻開的書頁被濃鬱的氣息滋潤溫養著,猶如泡在水裏,基本處於一種飽和狀態。書頁上的字句,一筆一劃,都在嶄然發光。
但翻不開新書頁,後麵彙集的氣息不得其門而入,很是浪費。
帛書共有九章,昔日在嶗山府時,已成功翻開第六頁,接著是翻第七頁。第七第八兩篇,頗為重要,有個名堂,叫做“知命”。顧名思義,便是知悉命運,非常了得。
知者,可自知,可知人,分別對應第七和第八兩篇內容。
這一段時日,為了衝擊瓶頸,陳三郎狠下功夫,奮力吸納,但後來他發現問題的關竅並非在此。因為從氣息的吸納程度上,早就夠了的。欠缺的隻是一次時機,或者際遇,或者是頓悟……
反正都是那樣的意思。
於是,他停了下來,慢慢煉化,不再一味追求數量。隨之放下的還有急於求成的心思。
很多事情,真急不得。以他現在的年紀,和修為的進度,實際上已經驚世駭俗。
當然,這樣的事就跟他年紀輕輕就入主雍州一樣,成正比。
氣息萬千,綿綿不盡,在泥丸宮的觀想裏,就如同無窮無盡的雲氣,鋪蓋地開來,幾乎覆蓋住整個雍州上空。
當然,雍州境內,地方不同,雲氣厚薄也多是不同。最濃鬱的地方,當推嶗山和州郡兩處。倒不是別的地方陳三郎未得人心,主要的原因卻在於,很多地方人口銳減,真是沒什麼人了。
越冬之際,無數流民逃難,一窩蜂跑到嶗山府去,後來雖然雍州安定下來,但不少人已在嶗山府定居,並不願意再跑回去開荒。選擇返鄉的,隻占少數。
一是人口少;一是派遣下去當官的人選基本都剛上任,諸多政務伊始,還沒有出成績,治下民眾心中仍存疑,自不可能完全歸心。
即使如此,光憑嶗山和州郡兩地的雲氣,已經蔚然成像,十分可觀。
感受著浩蕩的氣息,陳三郎心情微微激蕩。
正在此時,猛地泥丸宮一陣炙熱,好像被猛烈的陽光晃射到了一樣,有些不舒服。
“那是?”
陳三郎一愣神,就發現在雲氣之中,出現了數團殷紅的氣息。
這些氣息的顏色是如此不同,一下子就能看見,顯得格格不入。它們的存在確實不同一般,一動不動,還不斷裹挾拉扯著周圍的雲氣,隱隱形成漩渦的模樣。
換句話,它們在與陳三郎爭氣!
如此情形,陳三郎自修煉以來,從未發現過,自是感到驚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