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堂課感恩——感謝每一縷陽光,珍惜每一滴水 與其抱怨不幸,不如珍惜擁有
並非每個人的每一天都要過得蕩氣回腸,並非每個人的每件事都會如人所願,在經曆了人生的坎坷之後,你還能夠平凡地生活,這也未嚐不是一種幸福。
——周一良(著名曆史學家,曾在北大任教)
人生多變,世事無常。一路走來,誰都難免遭遇這樣那樣的歡喜悲傷。正如周星馳在《大話西遊》中那段經典告白所說的一樣——曾經有一份真誠的感情擺在我的麵前,我沒有珍惜,等到失去的時候我才後悔莫及,人世間最痛苦的事情莫過於此——那些曾經擁有但如今已然不在的美好回憶,每每想來都令人痛徹心扉。
“如果我當初不那樣就好了”“如果我當初注意點就好了”“如果當初我那樣選擇就不是今天這個樣子了”,應該說,這種悔悟反省有一定的積極意義,但是當一個人習慣於對失去的東西耿耿於懷時,這就擺明了是跟自己過不去了。事情既然已經過去,就不要再說什麼如果、假如了。我們應該做的,是學會忘記那些不愉快,同時吸取教訓,避免在以後的日子裏重蹈覆轍。再者說,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失去的同時,未必不是得到的開始。失去了陽光的燦爛,你才能欣賞月光的皎美;失去了青春歲月,我們才能走向成熟;失去了本不該失去的,我們才能學會珍惜……
著名書法家、國民黨元老於右任一生飽經沉浮,卻始終榮辱自安,得享高壽。每當有人問及他的養生之道,他總是指著客廳上的字畫笑而不答。那是一幅於老先生親筆寫意的蓮花圖,上有一副對聯:上聯,不思八九;下聯,常思一二;橫批,如意。
“不思八九,常思一二”,何意?無非是讓人保持知足常樂之心、把握即有的幸福而已。“不如意事常八九,能與語者無二三”,這是先哲對生活的智慧總結,我們也無須自欺欺人地去奢求什麼一帆風順,但幸好人生逆境不是百分之百,雖然隻有一二,人生的如意事總還是有的。所以,我們要記住該記住的,忘記該忘記的。改變能改變的,接受不能改變的。也許有些事很無奈,也許有些人很可惡,但一切都在輪回中,花開就有花落,花落終有花開。不再執著於得不到和已失去,你才能把握幸福綻放的那一瞬間。
據說,古希臘大哲蘇格拉底曾經帶著自己的學生訪問世人,探尋“世界上什麼東西最珍貴”。
他們先是來到醫院裏,問一位百萬富翁:“你認為世間最寶貴的東西是什麼?”富翁有數百畝土地、數十家店鋪、好幾套別墅、上百個仆人和若幹個貌若天仙的情人,但老天偏偏讓他患上了不治之症。富翁悲哀地回答:“我認為人世間最寶貴的就是健康。誰能夠給我一個健康的身體,我情願把自己所有的財產都給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