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著他們來到鬥牛場,問一位鬥牛士:“你認為世間最寶貴的東西是什麼?”鬥牛士有的健碩的身體和敏捷的身手,但是,他最近失戀了——那個全城邦最漂亮的姑娘與他相戀了五年之久,卻在三天前投入了另一位鬥牛士的懷抱。鬥牛士痛苦地回答:“是愛情。真正的愛情才是世上最寶貴的東西。”
他們又來到河邊,問一位風燭殘年的老人,老人睜開混濁的雙眼,看著學生們一張張容光煥發的臉龐說:“在我看來,世間再沒有什麼東西比青春更寶貴的了。可惜,青春對每個人來說都隻有一次,我不可能再擁有它了!”
他們一路訪問下去,沒有任何人的答案是相同的:擁有權勢的人渴望友情,身陷囹圄的人渴望自由,心情抑鬱的人渴望快樂,門庭若市的人渴望寧靜……不過,人們的回答有個共性,那就是人們認為自己最寶貴的東西,都是他們已失去的東西。
“老師,難道世界上最寶貴的東西是‘已失去’?”一個學生問道。
“不。”蘇格拉底說:“孩子,世界上的許多東西都是十分寶貴的。但是我們往往在擁有它們的時候渾然不覺,在失去的時候才突然感到它們的珍貴。所以,世間真正寶貴或者真正能給自己帶來歡樂幸福的,不是‘已失去’,而是所擁有,是現在能夠把握的歡樂和幸福。”
無獨有偶,在另一個類似的故事中,主人公照樣是偉大的蘇格拉底。
有位弟子時常因為自己貧窮而憂鬱。
“你有如此豐厚的財富,為什麼還不快樂?”蘇格拉底勸他。
“什麼!在哪兒?”弟子急切地問。
“你的眼睛。隻要你把它給我,我就可以幫你把它賣給那個獨眼的富翁。他願意出千兩黃金呢!”
“不,我不能失去眼睛!”
“那就買你的一雙手吧!同樣值千兩黃金!”
“不,我也不能失去雙手!”
“那好,既然你有財富而不肯賣,就不要抱怨自己貧窮了。你有眼睛,可以學習;你有雙手,可以勞動。你為什麼還不快樂呢?”
很明顯,按照蘇格拉底的說法,我們之所以總是不開心,根源就在於我們很少想到我們已經擁有的。忽視自身價值,忽略生命的無償賜予,一個人又怎麼能快樂起來?所以,我們必須在坦然麵對那些已失去的基礎上,多想想那些如意的事情!某些人、某些物、某些事,從一開始就注定是我們生命中的插曲,從一開始就不屬於我們。坦然麵對它們,也正確地認識一下那些早就陪在我們生命中的已擁有吧!人生路上,追求和珍惜同樣不可或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