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堂課感恩——感謝每一縷陽光,珍惜每一滴水 分享一顆種子,收獲一樹風景
向人索取的越少,給予人的越多,就越是接近於成功的品質。
——鄧光明(著名藝術家)
從前,有兩個信徒去印度朝聖,他們一路上虔誠膜拜,露宿風餐,終於到達了聖地,並且如願見到了佛祖。
佛祖說:“你二人不遠千裏而來,足見虔誠。你們有何心願,我可以幫你們實現。不過你們當中有一個人要吃點兒虧——我隻許你們一個人許願,許願的人將實現自己的願望,沒有許願的人,卻可以得到願望的兩倍。”
聽到這裏,一個信徒心想:“總算沒有白來啊!不過我可不能先講,如果我許願的話,他就會得到兩倍的好處,那樣我就太虧了!”
另一個信徒也思忖道:“我怎麼可以先講,讓他得到兩倍的好處呢?”
於是,兩個信徒互相謙讓,表現得非常客氣,這個說“你先講吧”,那個說“還是你先講吧”,爭執了半天也沒有結果。
佛祖早就看穿了他們的心思,微微一笑說:“你二人可以先回去,何時決定下來,願望都可實現。”
於是二人開始回返,在路上,他們又假惺惺地謙讓一番。最後,其中一個信徒變得不耐煩起來,說:“你煩不煩啊?讓你講你就講吧!”
“為什麼我先講?平常不都是你先講嗎?”另一個信徒回敬道。
“你怎麼這麼不識好歹?你這個不識相的家夥!你再不許願,我就把你掐死!”對方生氣了,大聲咒罵道。
什麼?你還敢翻臉!還要掐死我!既然你無情無義,我也不必對你客氣了!我得不到的東西,你也別想得到!想到這裏,那個信徒把心一橫,冷冷地說道:“好,我來許願!我希望……我的一隻眼睛……瞎掉!”
刹那間,這個許願的信徒真得瞎掉了一隻眼,而那個希望得到兩倍好處的信徒,兩隻眼睛全瞎了!
自私、狹隘的心理,在兩個信徒身上表露無遺。為了得到更多一些,他們甚至不惜通過傷害自己的方式來毀滅他人!這絕對不僅僅是虛構的故事,現實生活中這樣的人大有人在。一個個血淋淋的教訓在提醒我們,人必須學會分享。分享一顆種子,你將收獲一樹風景。懂得分享的人,才能擁有更多。否則,擁有的越多,禍害越大。
分享是相對於自私而言的。自私的人,一般都不懂人與人的感情。他們不懂得親情,不懂得友誼,不懂得同事間的感情。若是有的話,也要以金錢的標準去衡量。他們的處世原則就一條——認錢不認人。即使是家人、愛人也始終毫不含糊,“賬”總是算得清清楚楚的,為了金錢,有的人甚至達到了六親不認的程度。
自私的人,人格也大都不太高尚。西塞羅說:“對金錢的欲望必須盡力摒除,惟愛財富之心使人度量狹小,精神卑鄙。”這類人,隻要能斂財,什麼道德,什麼人格,什麼尊嚴,都不在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