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愛國詩人陸遊
著名南宋詩人陸遊童年時代,正是兵荒馬亂時期。那時候,朝廷經常都在打仗。
宋孝宗聽說陸遊的詩寫得好,很有文采,於是就召見了他,問他:“你是一個很有學識的人,你對國家大事有什麼想法嗎?”
陸遊有些激動,他說:“如果隻是發詔書和下命令,這是不行的,應該多做一些實事,整理綱紀,任用有才幹的人。”
宋孝宗大力讚賞:“陸愛卿說得正中要害啊!”
陸遊非常高興,他終於能為這個國家出一份力了。陸遊和朝廷裏麵的將軍聚集在一起,商討了一份出兵北伐收複失地的計劃,他們把這份計劃報給宋孝宗看。宋孝宗同意了方案。陸遊很高興,因為自己受到了皇帝的重用。
公元1163年,宋孝宗派大將張浚帶兵北伐。最開始的時候,宋軍打了不少勝仗,收複了不少失地。後來因為內部不團結,黨派林立,很快又吃了敗仗,投降派乘機在朝廷裏麵占了上風,他們用花言巧語騙宋孝宗和金國議和,陸遊因為主戰,被罷免了官職。
陸遊48歲那年,被朝廷調往前線重鎮南鄭。南鄭的軍事長官是一位主戰的將軍,他很重視陸遊,經常和陸遊一起商討戰爭方案。
雖然當時金宋兩國已經簽訂了議和條款,但是前線依舊不斷地有小摩擦發生。陸遊也參加過幾次戰鬥。
有一次,陸遊帶領一隊士兵進行巡邏,發現了敵人派了一小股騎兵來偷襲。陸遊馬上命令士兵躲在林子裏,然後用弓箭瞄準敵人的坐騎,當敵人靠近的時候,陸遊就下了射箭的命令。敵人的坐騎被射到了,士兵都倒在了地上,陸遊帶領士兵衝上去將敵人全部砍殺,這一戰很快就打勝了。
但是還不到一年的時間,朝廷裏又出事了。南鄭那位主戰的軍事長官又被調往了都城,陸遊也被調往四川,得了一份閑差。
陸遊一次次受到打擊,但是他報國的心卻依舊很堅定,他不僅沒有失去信心,恢複中原的心也變得更加強烈了。
在家閑置期間,陸遊始終忘不掉國家被占領國民被屠殺的恥辱,甚至經常在夢裏,也看見自己在戰場上殺敵的場麵。
在這期間,朝廷又組織軍隊進行了北伐,打了幾個勝仗。陸遊知道這個事情後,心裏非常高興。但是不久宋軍又打了敗仗,宋孝宗又失去了信心,於是,又開始求和。主戰將領殺的殺,流放的流放。朝廷的氣數已經走到頭了。
這些不幸的消息讓陸遊又氣又急,但是他什麼也做不了。
公元1210年的秋天,已經85歲高齡的陸遊知道自己將不久於人世,因為他的身體已經越來越虛弱來,但是他的心裏一刻也沒有忘記自己的祖國。
從少年時代起,陸遊就有一顆趕走金兵恢複中原的抱負和理想的心,但自己現在已經80多歲了,國家依舊是分裂的。這一切讓陸遊很難受,但是他還是希望國家的後一代,終有一天會趕走金兵,回複中原故土的。
陸遊知道自己將不久於人世,於是他拿出紙墨筆硯在紙上用雙手戰戰兢兢地寫下了一首《示兒》:
死去元知萬事空,
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
家祭無忘告乃翁!
陸遊用這首充滿血和淚的詩,表現了自己自始至終都從未改變過的愛國主義精神和對祖國事業的信念。
這首詩一直傳誦了好幾年,它將會一直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華夏子孫。
陸遊是偉大的詩人,我們都知道。但是這個故事顯然鮮為人知。看得出來,陸遊是個非常有責任心的人。他心懷著國家。即便一次次地受挫。他也沒有因此而忘記了自己的責任和義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