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終生學習,事半功倍好辦事 3.讓自己不可替代(1 / 2)

第8章 終生學習,事半功倍好辦事 3.讓自己不可替代

近幾年來,“核心競爭力”一詞已經成為職場人士經常談論的熱點概念,企業管理者強調企業要有自己的核心競爭力;企業員工也認為擁有核心競爭力是才有生存的本錢。一時間,核心競爭力成為了所有人關注的焦點。競爭力是成功的原因,核心競爭力則是持續成功的原因。

核心競爭力的增長是職業持續性發展的基礎。隨著年齡的增長和工作經驗的積累,有的職場人士保持著良好的發展勢態,有的卻越來越落伍,競爭力越來越弱。技術層麵上,長江後浪推前浪,?管理能力上,又沒能適時進行進修,因此警惕職場核心競爭力危機,是職場人士需要適時反省的問題。

通常上班族們總是感覺自己的能力的增長速度在減慢甚至停止,往往是職業危機的一個首要信號,對於30歲以下的職業人來說,這就顯得尤為嚴重。因為在35歲前,職業核心競爭能力必須靠自己主動拚搏才能獲得。對於如何擺脫這個發生概率極高的問題,還是要通過職業規劃來客觀科學地解決,了解自己的長期發展目標,製定相應對策,就可以盡快走出這個職業冬天。

在我們生存的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人各有長,人各有短。我們也沒有必要去要求自己和別人一樣,如果大家所掌握的知識都是一樣的,那麼這個世界就會處於停滯狀態。同時我們也沒有必要要求自己在所有領域都能精通,事實上,個人精力的有限也決定了這是不可能的。真正聰明的人,會根據自身的特點,挖掘自己身上具有而別人不具有或者很少人具有的能力。獨一無二的人往往就是最成功的人,那些所謂的天才,就是把自己的某種獨特性甚至是某種缺點發揮到極致的人。

其實在某種程度上說,尋找核心競爭力就是尋找差異,尋找自己身上與別人不同的地方,尋找自己身上的個性。美國MIT多媒體實驗室主任尼葛洛龐蒂說:“我們在招聘時,如果有人大學畢業時考試成績全部是A,我對他不感興趣;如果有人在大學考試中有很多A,但間有兩個D,我們才感興趣。因為往往在大學裏表現得很好的學生,與我們一起工作時,表現得並不那麼好。我們就是要找由於個性與眾不同,在大學學習時並不是很用功的那些人。這些人往往很有創造性,對事物很警覺,反應非常機敏。人才更多的是一種心態,是指與傳統思維完全不一樣的那種人。真正的人才不是看他學了多少知識,而是看他能不能承擔風險,不循規蹈矩地做事情。”

在激烈的職場競爭中,沒有或缺乏知識,就如同失去了應戰的本錢。一個人的知識儲備越多,才能便愈豐富,核心競爭力也就越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