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終生學習,事半功倍好辦事 9.讀書可以提高個人素養(3 / 3)

一本好書可以改變無數人的命運。

晚上回到家後,先不要忙著打開電視機,你可以在家裏為自己辟出一個安靜的地方,放上一段美妙的樂曲,找一本自己喜愛的書籍,好好享受一下安靜和溫馨的感覺,聽一聽自己心靈的感覺。這時候,你的思想就放鬆了,心情就平靜了。你的心靈不再受到欲望的困擾,你不再會擔憂或有其他的煩惱。

有一種大家沒有注意到的東西正在泛濫,它在影響和削弱著我們的思考力,它的名字叫信息。每天每時每刻,這些隨時由各處湧來的各種信息,把我們頭腦裏的每一個角落都塞得滿滿的,把我們的知識和理解力都擠了出去,使我們不能專心考慮當前的問題。

現在是信息過剩的時代,要想逐一過目、處理所有信息,就得消耗你大部分的能量,無暇顧及工作、家務、愛好等。這種情況如果持續下去,就會因過度緊張而導致行為反常。這種信息過剩難以處理的環境被稱為“超負荷環境”。

人類善忘,書籍也許是科技方麵最偉大的成就之一。它把荷馬、柏拉圖、狄更斯、馬爾克斯等人的文字送到我們的書房和床邊。自從發明了紙張和印刷術以來,死人也可以說話了,可以向千萬人說話。英國哲學家培根在1905年曾說:“如果船的發明被認為十分了不起,因為它把財富貨物運到各處。那麼我們該如何誇獎書籍的發明呢?書像船一樣,在時間的大海裏航行,使相距遙遠的時代能獲得前人的智慧、啟迪和發明,書籍是人類大部分知識的記錄、催化劑和刺激品。”

那麼書籍和信息的區別在那裏呢?

“書有長久的價值”。當天的報紙可能會進垃圾桶,而當天買到的書籍卻安然地立在我們的書架上。詩人龐德說:“文學是曆久彌新的新聞。”書是載運知識的工具,越長久存在就越有價值,而信息傳播則靠隨時作廢而愈益發達。

“書是積累的”。一位作家的新作問世使我們想去讀他早期的作品,愛因斯坦的著作誘使我們去讀牛頓、伽俐略、哥白尼的書。新知識補充舊知識,新信息代替舊信息,就好像是今天的報紙提醒我們昨天的報紙是如何的荒謬或不完善。

“書有焦點”。書報告我們關於某些事物的具體內容。圖書館是按照書的類型編目的,它有係統性,但報紙和廣播則大部分隻注意何時,而不注意何事,它們報道昨天以來所發生的任何事情。

“書建立傳統”。書是建立文明的磚和瓦。我們在發掘古代名著之際充實了我們自己,然後,我們寫出更好的書,傳給更多的人,更為深刻,更為長久。

當然,我們生活在信息時代,我們都需要信息。作為公民、消費者,我們需要信息。我們的科學技術人員更需要它,以求趕上時代而不落伍。

因此,問題不在於信息無用,而是在於信息發展太快了,使我們不知所措。更糟糕的是,信息使人上癮,我們每天都渴望得到它,因此我們不知不覺地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閱讀了許多無關緊要的東西。

結果,我們這個時代便出現了一種追趕潮流的人叫“趕上時代的人”。他們知道的東西很多,但卻愚昧,甚至連最基本的常識都不知道。這種人也許知道許多國家元首的私人怪僻,明星的行蹤,產油國漲價的威脅,但如果涉及到知識的領域,談及外交政策、經濟、政治,他們卻茫然無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