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誌在天下的女人 2.修建明堂準備稱帝
當皇帝是件大事,不是往龍椅上一坐就了事。武則天想用和平的手段達到目的,來展示這是“天命所歸”。因此,她必須去做一番鋪墊,像拜洛水、授寶圖、祭天等儀式都是鋪墊。對啦,她還必須要建一座明堂。
明堂是個什麼玩意呢?它是儒家經典中記載的一種神聖建築物,上可通天,下可達人,相傳是軒轅黃帝首創的。根據《周禮》記載,天子布政於明堂,所有的軍國大事都要在明堂裏決斷。自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以來,儒家思想深人人心,明堂成了老百姓心中的聖堂,在老百姓心目中,天子和明堂總是聯係在一起的,天子隻有坐在明堂裏聽政,與群臣討論軍國大事,那才是人們心目中的天子。所以,武則天要想做皇帝,必須要有明堂。
但是,要修建明堂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這倒不是人力、財力是否允許的問題,而是,如何修建。因為明堂到底是個什麼樣子,武則天兩眼一抹黑,文武百官也是一抹黑。漢武帝獨尊儒術,自他開始,漢朝的皇帝是坐在明堂裏聽政。但是,漢朝滅亡後,中國社會曆經數百年戰亂,思想界一片混亂,儒、釋、道三足鼎立,儒家已經失去了正統地位,在幾百年時間裏,沒有哪一個皇帝坐在明堂裏聽政,漢朝時候的明堂早已毀於戰火,世易時移,誰也不知道明堂是個什麼樣子,怎麼修?當初唐高宗也想修建明堂,體味一下天子坐明堂聽政的感覺,但至死這個明堂也沒有修成。據說,高宗還專門找了一幫儒生,請他們論證,形成一個設計方案,可是人多嘴雜,每個人都有據可依,討論來討論去,幾十年過去,明堂是個什麼樣子始終沒有形成定論。就這樣,高宗皇帝帶著遺憾死去了。
武則天決定不讓高宗的悲劇在自己身上重演,她要讓明堂在自己的手中建成,以此昭告天下:我就是那個坐在明堂裏聽政的人,我就是天子。
武則天吸取了高宗的教訓,認為那些儒生食古不化,辦不成什麼大事,便決定不找儒生,她將這件大事交給了她的秘書班子“北門學士”。北門學士們不像儒生們那樣迂腐,他們特別善於揣測領導的意圖,根據領導的意圖辦事,而且能把事辦得幹脆利落。
武則天給“北門學士”下達了設計要求:明堂不一定要方方麵麵都符合儒家經典,隻要修得足夠威風、富麗堂皇就行了。那幫人不愧是幹練之才,儒生們幾十年都沒有解決的設計方案,他們幾天就解決了。
有了設計方案後,接下來就是施工。為了推進施工進度,武則天讓和尚薛懷義當總監工,這就有點搞笑了,幾百年來,儒、釋、道三家為爭思想界正統,整得水火不相容,如今卻讓一個和尚去負責監造儒家弟子心目中的聖物,真是一個莫大的諷刺。薛懷義指揮幾萬民工大幹快上,隻用了10個月的時間,於垂拱四年的十二月,就把一座巍峨壯觀、富麗堂皇的明堂修好了。怎麼個巍峨壯觀、富麗堂皇呢?據史書記載,明堂一共有三層:下層象征春夏秋冬四季,中層象征子、醜、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戌、亥十二月令,上層象征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等二十四節氣。上、中、下三層的高度是294尺,這是唐朝時使用的尺。唐朝時的一尺約等於現在的九寸三分,換算成米的話等於294×0.93÷3=91.14米,相當於當今三十層的住宅樓那麼高。這個高度在一千多年前的唐朝,給人造成的視覺衝擊絕對不亞於迪拜的摩天大樓,其巍峨壯觀可見一斑。當然,更令人歎為觀止的還不是它的高度,而是它的外部裝飾。明堂的中間層裝飾著九條塗金的巨龍,九條巨龍捧著一個圓盤,圓盤之上是明堂的最上層。最上層的頂部安放著一個一丈多高的鐵鳳凰,鐵鳳凰同樣被塗成了黃金色,昂首振翅,使下麵那九條巨龍黯然失色,那隻鳳凰象征著武則天,她是這個世界上至高無上的女人,因為有了她,所有的男人都要對她俯首稱臣。
明堂修好了,轉眼就到了第二年春節,武則天率領睿宗李旦及皇太子在明堂舉行祭天、祭祖、接見百官等一係列大典,天子坐明堂的盛世景象終於出現了。可惜明堂裏坐的不是皇帝李旦,也不是皇太子,而是皇帝的媽,聖母神皇!她才是真正的天子。
職場聖經語錄
武則天的聰明之處在於她總能掛羊頭賣狗肉。明堂是儒家的聖堂,她卻撇開了那幫儒生,也不拘泥於儒家經典上所說的,完全根據自己的想法去設計修建,並在其中加入了佛教的元素,這實際上給天下人傳遞了這樣一個信號:任何教條都束縛不了我。教條是死的,人是活的,想用教條來阻止我做皇帝是沒用的,隻要我想做皇帝,我就一定能做成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