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誌在天下的女人 4.女皇登基(1 / 1)

第七章 誌在天下的女人 4.女皇登基

明堂修了,祥瑞也有了,女人做皇帝的理論依據也有了,武則天做皇帝是水到渠成,她應該登基了。但此時,武則天反而不著急了。她在等什麼呢?民意。她要讓天下人知道,不是我想做皇帝,而是你們要我做皇帝。

那麼,怎樣達到這一效果呢?在她的授意下,她的侄子們、堅決支持她的大臣們早已在策劃這件事了。

載初元年(690)九月初三日,一個叫傅遊藝的七品芝麻官帶著幾百位關中父老,來到武則天的殿前叫嚷,要求武則天順天意、應民心,登基即帝位,他們還上書武則天,強烈要求現任皇帝改姓武,以便今後繼承母親的事業。

麵對關中父老的請願,武則天在高興之餘卻婉言拒絕了,說你們這是陷我於不義。這個姿態是必須要做的,中國古代有個傳統,所謂禪讓,一定要三讓而後受之,即推卻幾番再接受,給天下人這樣一個印象:不是我要當皇帝,是他們三番五次請我、逼我,盛情難卻,天意、民意難違,我是不得已而為之呀!

當然,拒絕了群眾,還必須要安撫群眾,不能讓他們傷心,於是,領頭的傅遊藝從七品官被提拔為五品官。此舉在安撫群眾的同時,她也給了其他人一個信號:推舉我就能得到獎賞,做官的能夠得到提拔!

沒過多久,第二批請願的人又來了,他們是洛陽百姓,請願隊伍浩浩蕩蕩有一萬二千人,裏麵還有和尚、道士、蕃人、胡客,三教九流的人都來了,代表了社會各階層。麵對這麼聲勢浩大的請願活動,武則天又一次拒絕了,裝著一副很痛苦的樣子:我不能做這種不仁不義的事。

請願的人離開了。

可是,第二天,這幫人又回來了,他們守著宮闕請願,一副不答應就不走的架勢,而且請願的人越來越多,昨天還是一萬二千人,今天一下增加到六萬多人,大批官員也加入到請願的隊伍之中,而且,他們還派出代表跟武則天對話:“今天命陛下以主,人以陛下為母,陛下不應天,不順人,獨高謙讓之道,無所憲法,臣等何所仰則。”

這簡直是批評武則天的口吻:現在上天命陛下為天下之主,天下臣民都視陛下為自己的母親,可陛下既不應天,也不順民,隻是一味一味地謙讓推辭,不為天下人垂憲立法,將天下臣民置於何地?我們都將無依無靠呀!

武則天還想要推辭一番,可請願的百姓不幹。這時,一隻鳥從遠處飛來,人群中馬上就有人喊:“大家快看,鳳凰,那是鳳凰,鳳凰飛過來了!”話音剛落,一群鳥又飛了過來,人群馬上沸騰了:“快看,百鳥朝鳳!”地上萬民歡呼,天上百鳥朝鳳,真是天人感應呀!再不答應,就是違天逆民了。但是,武則天還是推辭,她在等一個人,因為沒有這個人出場,這場戲演不下去,這個人是誰呢?就是皇帝李旦。

李旦不是傻子,他要是再不配合,憤怒的人群必然會把他踐踏成肉泥。識時務者為俊傑,保命要緊,他趕緊加入請願的隊伍,堅決要求母後當皇帝,把自己降為皇嗣,跟著母後姓武。戲終於演足了,武則天順勢接受了請求,說:“愈哉,此亦天授也!”好吧,這也是上天要把江山交給我呀。還一副沒有辦法的樣子。

就這樣,中國曆史上獨一無二的女皇帝從此誕生了。

載初元年九月九日,武則天正式登基即帝位,改元天授,改國號為周,采用周曆(以每年的十一月為歲首),定都洛陽,自稱聖神皇帝,將李旦降為皇嗣,改名武倫。

武則天下令在洛陽建武氏七廟,將列祖列宗都追尊為皇帝。同時拆毀李唐王朝的太廟,隻保留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三人的牌位,另給三人建一座廟,叫做享德廟。隨後分封武氏子弟,武承嗣、武三思等武氏子弟都封為王,堂姐、姑姑、侄女一律封為公主,下令免除天下所有武姓人家的賦稅。

職場聖經語錄

武則天從14歲進宮,26歲出家為尼,32歲當皇後,40歲與高宗並稱“二聖”,50歲晉升天後,60歲成為皇太後,67歲君臨天下,真可謂大器晚成,一路走來,很不容易。為了當皇帝,她一直在和代表儒家的世家大族爭鬥。但當她當上皇帝時,卻又向天下的儒家子弟們拋出了橄欖枝:改國號為周。因為在中國曆史上,周朝是儒家最認可的朝代,文王、武王、周公是儒家的祖師爺孔子所推崇的聖人。真所謂彼一時,此一時,現在她君臨天下,主宰天下生殺大權,應該展示王者的胸襟,緩和同儒家信徒的關係,讓他們參與到治理天下的行動中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