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一代女皇的功過是非 1.殺掉酷吏挽回人心
武則天實施酷吏政治,殺掉了大批反對她的人,在酷吏政治的震懾之下,反對武則天的聲音基本聽不見了,朝野上下一個個噤若寒蟬,惟恐惹火燒身。武則天滿意了嗎?當然滿意。但她真的滿意嗎?不滿意,因為君臣之間的和諧氛圍不見了,即便是那些以前衷心擁戴她的人,也有意無意地和她保持距離。因為酷吏們辦案,不隻是網羅那些反對武則天的人,也把酷吏們自己看不慣或者得罪他們的人網羅進去,這樣一來,就搞得人人自危了。據說,當時很多大臣上朝前,都要跟妻子兒女舉行告別儀式,惟恐此去就是永別。守門的宮女們還給大臣們取了個綽號叫“鬼仆”,意思是找死的。隻要看到有大臣來見武則天,就說鬼仆來了。可見,君臣之間連最基本的信任都沒有了,照這樣下去,這個國家怎樣運轉呢?
大臣們痛恨酷吏政治,武則天也在反思酷吏政治。尤其是“六道使事件”之後,她認為酷吏政治是該有所收斂了。隨著反對自己的人一個個被送上斷頭台,酷吏們在武則天心目中的地位也開始一天天地下降,他們的末日不可避免地到來了。
酷吏們都是小人出身,做事不擇手段,彼此沒有信義可言。所以,武則天對付酷吏也沒有花太多的心思,方法也很簡單,就是用酷吏去收拾酷吏。最有名的案例莫過於利用來俊臣收拾周興。
在酷吏中,周興是個大名鼎鼎的人,他是長安人,從小就學習法律,在酷吏中算是高素質的人。他是靠審理李唐宗室謀反案起家,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就幾乎把所有的李唐宗室成員卷進謀反案中,讓他們一個個人頭落地,為武則天稱帝掃除了障礙。他還建議武則天廢除李唐宗室的皇室成員身份,大受武則天賞識。很顯然,周興是個既會辦案,又能上體天心的能人,所以,他很快就由一個不人流的司法小史被提升為四品高官,並賜姓武,成為酷吏中當之無愧的老大。
然而,有句話說得好,多行不義必自斃。壞事做多了,是要遭到報應的。周興動不動就誣陷人家謀反,沒想到在天授二年,也就是武則天稱帝的第二年,有人卻告他謀反。明眼人一看就知道這是武則天指使的,因為在當時,人們聽到這些酷吏的名字就視若洪水猛獸,惟恐避之不及。酷吏不來招惹你,你就得謝天謝地了,誰還敢去招惹酷吏?
既然有人告了,那就審吧,武則天把這件事交給了來俊臣。
來俊臣是酷吏之中的後起之秀,號稱理論家,跟周興的私人關係也不錯,一起辦公,一起吃飯。來俊臣受命後,不動聲色。一天,他和周興一起吃飯,以謙虛請教的口吻問周興說:“老大,我現在遇到點麻煩事,有個犯人死活不開口,上麵限期結案,我都愁死了,教我兩招兒吧!”周興一聽,說道:“這還不好辦嗎!現在不是冬天嗎,咱們就地取材,放一口缸,四周堆上木炭生起火,讓犯人坐在缸裏,要不了多長時間,你想讓他招什麼他就招什麼”。來俊臣一聽說太好了,馬上就讓手下人弄來一口大缸,四周生起炭火。來俊臣站起來朝周興深深鞠了一躬,說:“老大,對不起,俊臣奉聖旨查辦你的謀反案,隻怕你不招,現在請您坐進那個缸裏去吧”。周興一聽傻了眼,頓時汗流浹背,“撲通”一聲跪下:“行啦,我認栽,你想讓我說什麼,我說就是”。
就這樣,周興以謀反罪被流放到外地,可是,還沒有等他到達流放地,在路上就被仇家殺死了。
應該說,同為酷吏,周興之死,應該給來俊臣等人敲響了警鍾,但小人就是小人,來俊臣一點兒也沒有兔死狐悲的感覺。他滿以為憑著自己對武則天的忠心耿耿和超強的辦案能力,就能永保自己大富大貴。周興死後,來俊臣認為自己就是酷吏集團中的老大了,更加肆無忌憚,為非作歹,任意奪人妻女。他隻要看見哪家的女子長得漂亮,不管是有夫之婦,還是未出嫁的姑娘,就一定要搞到手。這家人若是不願意,來俊臣就誣陷他家謀反,你想想:謀反是殺頭的罪,弄不好要滿門抄斬,誰惹得起呀。他的妻子王氏就是這麼娶來的,這個王氏出身於太原王氏,是“五姓女”,貴族中的貴族,卻不得不委身於這個殺人不眨眼的酷吏。
任意奪人妻女也就罷了,來俊臣還肆意地陷害大臣。由於反對武則天的人差不多都被殺光了,沒有謀反案了。沒有謀反案,酷吏們不就失業了嗎?不行,得製造謀反案。怎麼製造呢?來俊臣弄來一些石塊,在上麵寫上朝廷官員的名字,隨便排成一排,他和手下的嘍羅們在遠處拿著小石子砸那些寫著名字的石塊,砸中誰就是誰,然後就按照辦案的六道程序辦案,很多官員稀裏糊塗地就被冠以謀反的罪名而被殺頭,搞得人人自危,大小官員都恨死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