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一代女皇的功過是非 1.殺掉酷吏挽回人心(3 / 3)

行刑那天,洛陽百姓傾巢出動前來觀看。來俊臣的人頭剛一落地,老百姓就蜂擁而上,扒皮的扒皮,挖眼的挖眼,來俊臣的五髒六腑都被掏了出來,屍體變成了一堆肉泥。

行刑現場發生的一切傳到朝廷,武則天深感震驚,沒想到來俊臣是這樣讓人憎恨,同時也慶幸自己處理及時,否則,老百姓要是把氣撒到她頭上,後果不堪設想。她決定趕緊和來俊臣劃清界限,她寫了一篇《暴來俊臣罪狀誌》,揭露來俊臣種種罪行,結尾處加了按語“宜加遲赤族之誅,以血蒼生之憤”,就是要夷滅來俊臣九族,為天下臣民報仇雪恨。就這樣,武則天搖身一變,從殺人狂變成了替天行道,讓老百姓對她感恩戴德。

但是,百姓好敷衍,朝中大臣可就不那麼好敷衍了。畢竟周興也好,來俊臣也罷,都是你武則天一手提拔起來的,沒有你的授意,他們敢胡作非為嗎?但不敷衍是不行的。怎麼敷衍呢?武則天決定向群臣證明自己是受了來俊臣蒙蔽。

一天,武則天召集一幫大臣談心,說以前周興和來俊臣他們製造的案件,朕當時也懷疑,說哪有那麼多大臣謀反呀,於是就派身邊的大臣去複查,身邊的人複查之後,回來都說確實如此;朕再問那些受審的人,他們一個個都承認自己謀反,罪該萬死,他們說到了這個份兒上,朕還能懷疑嗎?於是就定了他們的罪。現在,周興、來俊臣一死,朕卻再也沒聽說有誰謀反,如此說來,過去那些案件是不是有很多是冤枉的啊?

在場的大臣心裏都知道這是怎麼一回事,一個個都裝糊塗,不說話,但老是沉默下去,場而就會變得尷尬。一個叫姚元崇的大臣終於發話了:“陛下您想,在那幫酷吏的威懾下,您身邊的大臣一個個都是泥菩薩過河,自身難保,誰還敢替他人翻案呢?誰要是敢替人翻案,下一個被周興、來俊臣羅織進去的就是他,所以,陛下派出的那些大臣誰也不敢說實話,隻能說周興、來俊臣審得沒錯。至於那些當事人,他們早已被大刑侍候過了,痛不欲生,惟求一死,哪裏還敢翻供,翻供的結果是繼續審訊,繼續受刑,最後還得招,早晚是個死,還不如早死,所以趕緊承認自己確實謀反。周興和來俊臣就是用這種刑訊逼供的方式製造冤假錯案的。幸虧陛下英明,及時發現了周興、來俊臣的罪惡,將他們處死。從此,臣願用全家一百多口人的性命向陛下擔保,不會再有人謀反了。”姚元崇這一番話說得有理有據,也給武則天留足了麵子,還把誅殺周興、來俊臣說成是她的英明之舉,武則天心裏非常高興。目的達到了,於是她就借坡下驢,說“還是姚愛卿體察朕的苦衷呀!以前那些宰相隻知道順著朕,盡挑好的說,險些讓朕變成了濫用刑罰的人,其實朕最想聽的還是姚愛卿這番肺腑之言呀!”

這次談話是一個標誌,標誌著武則天決心徹底終結酷吏政治。是的,既然不再有人謀反,就不會再有冤假錯案了。武則天決定拋棄酷吏了,大批的酷吏被殺,僥幸活下來的,也因為承受不了良心的壓力,要麼自殺,要麼發瘋,沒有一個得以善終。

酷吏政治從廢除中宗開始,到處死來俊臣結束,整整持續了14年,它對武周王朝乃至整個唐朝的政治生活的影響是巨大的。它在幫助武則天鏟鋤異己的同時,也破壞了和諧的君臣關係。武則天心裏很清楚,酷吏就好比是一隻獵狗,可以為她看家咬人,捕殺獵物,但同時也會把那些並無惡意的人嚇得遠遠躲開,導致破壞有餘,建樹不足,君臣關係疏遠了。可見,要坐穩江山,隻靠酷吏是不行的,還必須依靠那幫飽讀詩書、胸懷韜略,有大局觀、有慈悲心懷的才俊之士。

職場聖經語錄

對於大富人家來說,要防盜不能不養狗,養幾條壯壯聲威,在夜晚看看門,以防奸盜小人是必要的。但是狗養得太多、太凶,見人就咬,那就不是好事,不僅強盜們不敢來,那些親朋好友也不敢來了。門前冷落,人氣不旺,是不利於家宅的。武則天的酷吏政治就好比養狗看門,不是不該養,而是養過了頭,縱過了頭。因此,必須反思並及時終止酷吏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