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 沒有硝煙的“排毒”大法 M貓性
——冬日午後的暖陽中,蜷縮著,慵懶著,散淡著,有一點點敏感,這是貓的性情,不會被流言中傷。
“張家長、李家短”的饒舌婦很可怕,辦公室裏的蜚短流長更可怕。今天有人嫌你著裝不得體,明天有人說你目中無人,不和同事打招呼,一不小心進了職場誤區,關於你這樣或那樣的是流言蜚語,便迅速在辦公室裏流傳開。別以為同事間嚼舌根的評論無傷大雅,謊言說多了都能當真,眾口一詞的評價一旦傳到主管耳朵裏,就化成小李飛刀,刀刀向你索命啊。
還是,不要在辦公室內隨便感慨吧。
南京大學畢業的小魯是某知名網站的編輯。剛工作時,他對“朝九晚五”白領生活覺得挺滿意,也為很多人所羨慕。然而小魯很快就樂不起來了。工作太安定太沒有挑戰性,每天就是對著電腦打打字,剪剪貼貼。小魯馬上就厭倦了這樣的工作,他不想再浪費時間,希望可以從頭再來。
小魯的同學小李在簽約網站的時候,並沒有想到今後的工作中加班會成為家常便飯。他的工作是負責網站短信業務的後台支持,在技術上應付這個活兒並不難,難在沒有自己的時間。小李無奈地說:“實在太忙了,連陪女朋友的時間都沒有。”由於經常突然來活兒,小李常常忙到深夜,最晚一次加班到淩晨3點。
一個懷才不遇,一個疲於奔命,兩個年輕人偶爾在電話裏相互感歎,一個嫌工作太輕閑體現不了價值,一個歎命運多磨難工作吃力不討好。轉正期到了,小魯的主管很婉轉地告訴他,我們的工作太小兒科,恐怕不適合你,還是請你另謀高就吧。小李的主管說,民營企業僧多粥少,你一個名牌大學生,還是不要和我們搶飯碗了吧。
小魯和小李好生困惑,為什麼向同學發牢騷的話,竟會傳到自己的人事主管那兒呢?
辦公室裏有十幾雙眼睛和耳朵觀察著你的一舉一動,稍有閃失,你的“不滿”就會像枕頭風一樣吹進主管耳朵裏。工作再清閑也要裝忙碌,才不會讓同事嫉妒你效率高;工作再累也要裝輕鬆,才不會讓同事眼紅你的勤懇;牢騷再多,也要憋回家裏發泄,千萬別在OFFICE裏隨便感慨,隔牆有耳可不是唬弄小孩的警言。
不要以為,工作得力可以不要衣裝。
劉曉在媒體工作。每月房租要兩千,加上其他的生活開銷,試用期工資就花掉了十之八九了,剩下的錢根本不夠買衣服。於是每天上班,她還是穿著學校裏的T恤牛仔褲。劉曉心想,反正每天和我打交道的都是文字和油墨,我就是穿晚禮服也沒有欣賞對象啊。
和同事聊天時,辦公室一位資深采編多次安慰劉曉,“做媒體又不用見客戶,穿著隨便一點不要緊,何況你年輕,穿休閑裝才能體現你意氣風發嘛!”十一月,主編找劉曉談話,主編對她的衣著隨意頗有微詞,“你以為還在學校麼?穿條牛仔褲就來上班,這種工作態度也太隨便了吧?”
事後,劉曉才知道,與資深采編采訪商界名人後,采編逢人就嘀咕“新來的小劉也太目中無人了,穿條破牛仔褲就和我去采訪,害人家以為我們雜誌發不起工資記者都沒錢買衣服呢。”
不是說上班一族不是穿LV就要穿PORTS,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如果你所在部門的同事著裝很隨意,你的西裝革履會被認為在賣弄;同樣,如果辦公室裏人人講品牌,你穿得太寒也無法融入他們。OFFICE裏,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才不會被排擠,同樣,衣著風格最好隨眾入流,如果人人都是T恤牛仔褲,你打扮著丐幫長老的模樣,也不會有人說你是非,才不至於落下話柄。
也莫要好心幫了大倒忙。
王燕大學畢業後順利進入了一家物流公司的客戶部,她讀大學時是學生會幹部,工作中也喜歡為處處替同事排憂解難。有一次,李茵因為家中有急事脫不開身,就讓王燕幫忙聯絡客戶,分析一下企劃案。王燕很樂意就答應了下來,熱心腸的王燕想,幫忙幫到底,送佛送到西,我幹脆把替她把分析企劃案和後期談判全部搞掂,好讓李茵全心照顧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