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篇 施耐庵(1 / 2)

明朝篇 施耐庵

施耐庵 (1296~1371) 名 子安(一說名耳),又名 肇瑞,字 彥端,號 耐庵。原籍蘇州,住閶門外施家巷,後遷居當時海陵縣白駒場(今江蘇省大豐市白駒鎮)。中國古代著名作家,元末明初人,長篇古典小說《水滸傳》作者。

生平簡介

施耐庵是元末明初人。後人對他的生平事跡知道很少。傳說他同元末的農民起義運動有過一定的聯係,並可能參加過起義隊伍。著名的長篇小說《水滸傳》,就是他在民間傳說、

話本和雜劇的基礎上,進行了創造性的勞動,寫出來的。

自幼愛書

蘇州城閶門外,懷胥橋北施家巷有一戶施姓人家,是孔子七十二弟子之一施之常的後裔。這一支傳到施耐庵的父親已是十四世。元成宗元貞二年(1296年)施家添了一個男丁。一位老秀才給嬰兒起了個名字,叫彥端,意思是這孩子長大了,定是位行為端正的才子。這個繈褓中的彥端,就是後來寫出千古名著《水滸》的施耐庵。 施耐庵7歲時,家裏貧窮,無法上學。但他聰明好學,經常借書看,請鄰居教,有時還到學府去旁聽。就這樣,他讀了《大學》、《論語》、《詩》、《禮》等許多書。13歲時,已能在大庭廣眾之中,對答如流,下筆琳琅。

施耐庵在滸墅關讀書,十分刻苦,他不僅熟讀諸子百家,而且各種書都去瀏覽。當時刊行的《大宋宣和遺事》,講“晁蓋智取生辰綱”、“宋江殺閻婆惜”、楊誌賣刀”等故事,引起了施耐庵的興趣,他常常在課餘閱讀。還同小夥伴們一起舞刀弄棒,練習武藝。那時,蘇州城裏經常說唱些如《石頭孫立》、《青麵獸》、《花和尚》、《武行者》、《同樂院燕青搏魚》、《李逵負荊》等話本和雜劇,施耐庵有時也去消遣,對這些“仗義英雄”、“擎天好漢”流露出敬佩之情。

元文宗至順二年(1331年)春,年已36歲的施耐庵,上京應試。天從人願,秋闈一舉告捷,耐庵得中辛未榜進士。發榜後,他在拜謝師友中結識了同榜得中的浙江青田人劉基(伯溫),兩人常在一起高談闊論,十分投契。不久,朝廷派施耐庵到錢塘擔任縣尹。但是,隻當了兩年,由於不願昧心事權貴,便憤然辭官而去。

冬去春來,施耐庵痛感自己有誌救民,無處展才。有一天,他路過書鋪,看到不少手抄元人話本,其中有一本名叫《張叔夜擒賊》,是講梁山泊宋江等一百零八人故事的。他不惜高價買了回來。打算以此為線索,把其他有關梁山泊故事的話本內容加以糅和,寫出一部《江湖豪客傳》。

出外遊學

這時,施耐庵的父親和元配夫人季氏相繼病逝了,續娶的夫人姓申。申家比較富裕,也是個文墨世家,很支持施耐庵寫書,特地花了一筆錢,請畫家按照宋末龔開的“宋江三十六人讚”,臨摹成了三十六張人物畫像,讓施耐庵掛在家裏,用以參考。有了嶽家支持,施耐庵不再開學授徒,隻留下了得意門生羅貫中,幫助自己整理書稿。後來,施耐庵出外遊學,並到江陰祝堂大戶徐麒家坐館。劉伯溫做了朱元璋軍師後,打聽到施耐庵隱居在祝堂,連忙向朱元璋推薦。朱元璋特派劉伯溫前來召請。施耐庵隻得避開,又回到蘇州閶門外施家巷家中。這是朱元璋第一次派人去找施耐庵。

元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九月,常遇春攻破了平江。朱元璋再次派人尋找施耐庵,打聽到他已避居興化白駒場的消息,非常高興,讓劉伯溫帶著禦筆旨意專程登門恭請。這天,當劉伯溫來到施耐庵的書齋時,忽聽裏麵發出一陣陣激烈的撕打聲和吆喝聲,推門進去一看,隻見施耐庵精神抖擻,掄起拳頭,正和案頭上一隻栩栩如生的紙老虎拚打,不禁哈哈大笑。施耐庵忙上前拜揖,劉伯溫一邊答禮,一邊笑著說:“我這是二次奉旨前來恭請師兄。”施耐庵知劉伯溫的來意,忙命家人擺上酒席來,殷勤勸劉伯溫吃酒,自己也喝得很猛,一連幹了幾大杯,然後裝著酒醉,伏案睡了。劉伯溫近前一看,桌上放著他還未寫完的“景陽崗武鬆打虎”這一回書稿。他明白施耐庵是不願為官的,就未再多加勸說,回去複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