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篇 康 熙(1 / 3)

明朝篇 康 熙

清聖祖康熙(1654年~1722年),名愛新覺羅·玄燁,清世祖第三子,順治十八年(1661年)即位,年號康熙,康熙八年(1669年)從輔政大臣鼇拜手中奪回政權,開始親政。他平三番,定台灣,兩克雅克薩,三征準葛爾,開拓疆土,他重視文化,提倡程朱理學,羅致天下名士,撰修《明史》、《康熙字典》等,注意吸取西方文化,康熙的文治武功為康、雍、乾盛世奠定了基礎。

智擒鼇拜

康熙繼位時隻有八歲,他是順治的第三子。順治接受湯若望的意見因其出過天花具有免疫力而把他選為繼承人。康熙六年(1667年)七月初七在太和殿舉行親政儀式。在其祖母太皇太後孝莊文皇後的幫助下,在康熙九年贏得了與顧命大臣鼇拜的鬥爭,開始真正親政的階段。

康熙在六年七月初七舉行親政大典,但這隻是形式上親政,鼇拜在“仍行佐理”的懿旨下繼續大權獨攬。從形式上親政到實際親政是當務之急,但麵對鼇拜在輔政期間所結下的龐大黨羽孝莊不能操之過急。就連康熙的禦前侍衛都被鼇拜收買,經常在康熙麵前稱讚“鼇拜為聖人”,足以表明康熙的言行已經在鼇拜的控製之中。為了讓鼇拜疏於防範,在太皇太後的導演下,康熙對“布庫”(滿族摔跤)興致日濃,甚至還觀看身邊小太監表演“布庫”,以便讓鼇拜產生皇帝玩物喪誌、不足為慮的錯覺。讓太皇太後始料不及的是,鏟除鼇拜比當年擒拿阿濟格還要艱難。如果明發諭旨治罪鼇拜、清除鼇拜集團“恐不免激生事端”,禍起蕭牆。她必須麵對鼇拜黨羽已經左右朝廷、尾大不掉的嚴峻局勢。所幸她的聯姻策略開始起作用了,索尼第二子索額圖已經辭去吏部侍郎,到康熙身邊充當了侍衛,鼇拜的黨羽還不可能把小皇帝完全封鎖起來。在孝莊的策劃下康熙以下棋為名召索額圖進宮,君臣在對弈的過程中就已經把擒拿鼇拜的細節安排完畢。幾天後,鼇拜入宮陛見,正在演習“布庫”的十幾名小太監一擁而上,鼇拜猝不及防,摔倒在地,時為康熙八年五月十六(1669年)。在祖母的幫助下康熙終於實現了真正的親政,誠如康熙所言“設無祖母,無以成立”,“設無祖母,無以至今日”。

統一台灣

康熙執政期間,撤除吳三桂等三藩勢力(1673年),統一台灣(1684年),平定準噶爾汗噶爾丹叛亂(1688年~1697年),並抵抗了當時沙俄對我國東北地區的侵略,簽定了《尼布楚條約》,劃定中國東北邊界。他在承德修建了避暑山莊,作為與北方遊牧民族交往的基地。從社會經濟的角度考察,康熙采取了一係列有利於國計民生的政策:積極鼓勵墾荒,廢止圈地令,實施更名田;整修黃河、淮河、運河的水利工程。尤其是在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決定“永不加賦”,取消新增人口的人頭稅,並最終演變成“攤丁入畝”製度。並大蠲賦稅。最終促進了農業經濟的發展,表現為耕地麵積的迅速擴大與糧食產量的提高、經濟作物的廣泛種植,奠定了所謂“康乾盛世”的基礎。

康熙帝重視對漢族知識分子的優遇。他曾多次舉辦博學鴻儒科,創建了南書房製度,並親臨曲阜拜謁孔廟。康熙帝還組織編輯與出版了《康熙字典》、《古今圖書集成》、《曆象考成》、《數理精蘊》、《康熙永年曆法》、《康熙皇輿全覽圖》等圖書、曆法和地圖。但是,在另外一方麵,康熙也存在保守和落後的方麵。他在統一台灣後開放了海禁,但是由於擔心米穀出境而明令禁止南洋貿易。他崇尚儒學,尤其是朱熹理學。此外在康熙五十年(1711年)還發生過戴名世《南山集》文字獄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