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篇 乾 隆(2 / 2)

乾隆皇帝的虛榮心還體現在帝國的“外交”上。乾隆的外交理念可以用兩個字來概括:那就是“進貢”。凡是肯向中國“進貢”的國家都是小國和窮國。中國和這些國家“建交”並沒有多少實質性的“益處”,他們向中國進貢的目的很少是出於“友好”的動機,而是貪圖中國的“賞賜”。乾隆皇帝為了鼓勵中國以外的國家向他“進貢”,對前來“進貢”的“藩屬國”的“賞賜”十分豐厚,賞賜的價值往往十倍甚至百倍於“貢金”的價值。例如中國與印度之間有一個芝麻國巨坎堤王國,它每三年向中國進貢一次,每次進貢砂金一兩五錢(價值相當於一個人兩周的夥食費)。中國的回報則是堆積成山的綢緞、銀幣和茶葉。假使世界上有一種一本萬利的交易,那就莫過於向乾隆皇帝進貢了。當周邊的國家發現向乾隆進貢的好處時,就紛紛利用進貢的名義敲榨中國,並不惜用戰爭相威脅要求增加“進貢”的次數。乾隆皇帝為了一己虛榮和“麵子”,把百姓的稅錢不當回事,使中華帝國的財富大量外流。惡直好諛,重用大貪官和珅。對部下的阿諛奉承有狂熱的愛好,這一嗜好直接導致了中國曆史上前於古人後無來者的大貪官和珅的出場。和珅是一位侍衛出身的滿洲花花公子,因為特殊的機緣受到乾隆皇帝的信任和重用,在他統治的後期把帝國的行政大權交給他,擢升他為宰相(大學士·軍機大臣)兼首都治安總司令(九門提督)。和珅有著絕頂的小聰明,熟諳做官技巧,用肉麻的諂媚和恭謹的外貌,把自以為英明蓋世的乾隆皇帝玩弄於股掌之上。和珅的全部行政才能是貪汙和弄權,對乾隆重用他的回報是在全國建立一個史無前例的貪汙係統,把清帝國的牆基掏空。全國官員發現,如果不向上級行使巨額賄賂,就要被無情地淘汰出局,甚至被投入監獄,他們不得不適應這一形式。乾隆死後,和珅也跟著倒台,查抄他的家產折合白銀九億兩,相當於全國十二年財政收入的總和。如果包括他揮霍掉的和親人貪汙的款項,總數應該不下二十年的財政收入,和珅當權剛好二十年!

?晚年時曾深深陶醉於同曆代帝王的比較,認為不但“得國之正,擴土之廣,臣服之普,民庶之安”罕有人能相比,甚至連在位時間、年壽、子孫數目等方麵自己都是數一數二。乾隆的自我陶醉固不可取,不過他舉的事實都還有些道理,他本人也確實天生睿智,多才多藝,而且一生無數次地享受豪華的慶典、巡遊(其中包括孕育了無數風流傳說的“六下江南”)等,他統治時期,是中國封建文化的集大成時期,君主專製的程度,無論思想上還是製度上都達到頂點。乾隆時代中期以後,奢侈之風上行下效,逐漸蔓延整個統治階層。與奢侈相伴相生的是腐敗。與乾隆的後半生保持著特殊關係的寵臣和紳,正是腐化的總代表。他在乾隆死後被抄家時的家產,相當於18年的全國賦稅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