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對山姆大叔的建言 美國戰略轉向是一個錯誤
美國軍事戰略的突然轉向,既重視與中國繼續雙邊合作,同時又對中國采取一種更為咄咄逼人、更具對抗性政策,在中國周邊投子布勢,劍指中國、遏製中國。就在美國人自鳴得意時,我們卻要大聲棒喝,美國,你犯了“敵情判斷失誤,戰略重心置放失誤,戰略手段選擇失誤” 致命性戰略錯誤,。因為美國最大的敵人是恐怖分子,而不是中國。當年,小布什總統執政之初,就曾一度把中國當作了其最大的潛在對手,結果爆發了“9·11事件”,美國為此付出了慘重代價。直到那時,美國領導人才恍然大悟,原來恐怖主義分子才是美國最危險的敵人。
不錯,中國的崛起會讓某些美國人的霸主心態感到不爽,但不會危及美國人民的人生安全;中國的崛起,會擠占一些美國人的紅利,但同時也會給美國創造許多就業機會,帶來物美價廉的日用品,提供可盈利的投資市場。中國發展軍力,隻是為了自衛,為了維護自己的主權和領土完整,不會對美國構成任何威脅。中國的老朋友基辛格博士有一句名言,中國本來不是美國的敵人,但是如果美國總把中國當做敵人,那麼,中國就有可能真正成為美國的敵人。
美國要把戰略重心移到亞洲地區,但美國恰恰忘記了其核心利益是確保自身安全。現在,恐怖主義對美國的威脅遠遠沒有解除,美國安全的主戰場仍然在反恐領域。雖然美國依靠船厲炮艦政策迅速結束了伊拉克戰爭、阿富汗戰爭、利比亞戰爭,但卻留下了伊拉克問題、阿富汗問題、利比亞問題,這些“問題”的解決要遠比用“戰爭”解決麻煩得多、棘手得多。除了這些問題之外,還有敘利亞問題、伊朗問題、朝鮮問題,以及美國正在麵對或未來還將麵對的大大小小許許多多的問題。美國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從這些地區脫手,否則就會按下葫蘆浮起瓢,美國的前一段付出也將前功盡棄。
相比較反恐戰場,亞洲地區對美國的安全威脅要小得多。試問,亞洲地區哪個國家是恐怖主義的策源地?誰又能對美國構成直接的恐怖威脅?用美國人的話來說,美國在亞洲地區的利益無非就是兩項,一是海上通道安全,另一就是盟友的安全,這兩項,哪項比美國自身安全更為重要?
曆史上,圍堵遏製中國,美國什麼時候湊效過?當代的時代主旋律是“和平與發展”,但美國卻逆潮流而動,在一個錯誤的時間,錯誤的地點,采取了一個錯誤手段,去對付一個錯誤的“假想敵”。現在已經是後冷戰時代,而美國仍然延用冷戰手段來對付它想象中的“敵人”——中國。
自新中國建立以來,美國就對她圍追堵截,先是試圖把她拒之聯合國之外,後來又試圖把她拒之世貿組織之外。從上世紀90年代至今,美國一直對中國實施高科技和先進武器裝備的禁運和封鎖。幾十年來,美國對中國的圍追堵截的結果是圍而不死,遏製封鎖反而使中國愈挫愈勇,愈挫愈強。到了當代,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實體,軍事實力已經到了世界任何國家都不敢小覷。但這是美國圍堵政策逼出來的,美國陷入了“搗亂失敗,再搗亂再失敗”的怪圈。
現在該是美國深思的時候了,既然提出重返亞洲,那麼就意味著,美國曾經有過“離開亞太”的悲傷記憶。當時為什麼離開?還不是因為力不從心,實施戰略收縮的結果。現在的情況比那時候好多少?現在是,美國經濟遭遇了二戰以來的罕見危機,國內失業率居高不下,國際上的恐怖威脅此起彼伏,美國哪裏還有精力和實力到亞太地區來擴張,到南海來“多管閑事”?中國沒有挑戰美國的利益,你跑到亞太來圍堵中國幹什麼?你把戰略重心轉向亞太,自己後院的安全誰來保護?因此,真正能夠挑戰和打敗美國的不是別人,恰恰是它自己的錯誤決策。
誠如我們前述的那樣,我們甚至懷疑,“重返亞洲”劍指中國如此高調的戰略轉向是否會湊效。若中國也像美國一樣選擇硬碰硬的回應,美國是針鋒相對還是被迫退縮?美國對中國一定要用硬實力而不是軟實力策略來應對嗎?美國有沒有人也想過,倘若中國政府也派航母和潛艇到加利福尼亞沿海,到美國後院的拉美國家去,宣布要在影響美國西南海岸方麵充當一個更加長遠的角色,那將會是什麼情形?美國又作何感想?美國為什麼不能把與中國進行節能和綠色合作放在首位?沒有公開辯論,沒有任何成本計算,美國人開啟的對中國新冷戰時代將從一開始就注定是一個不能成功的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