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批貨物在康居王的翹首以盼中終於到達了康居。
管姑姑從烏孫加入了商隊,親自押送這批貨物到康居。
康居王非常慷慨,按照原定的金額一分不少的將貨物資金支付給了管姑姑。然而,管姑姑卻又將這些資金退了回來。
“康居王難道忘了,之前您與解憂右夫人的協議了?”管姑姑問道。
“哦?”康居王一驚:“這定金一分不少,可是按照原本與右夫人定好的價格給付的呀!我們康居可完全沒有做任何的手腳。”
也是,在一次貿易中能賺這麼多錢,康居還不好好巴結好解憂這個金主,又何必為一點本金而跟解憂鬧誠信的危機呢。
“康居王誤會了,我的意思不是您沒有付足我貨物本金。而是康居王您忘了,解憂右夫人原本與你協商的貿易本來就是雙向的,解憂右夫人負責從大漢運送貨物賣給康居,而康居可以從大秦等國家采辦特產物資,再賣給解憂右夫人。而這些錢,是解憂右夫人向您支付的定金。”管姑姑微笑著說道,不卑不吭。
“好好好!”康居王摸了摸自己的頭,連連說好。這件事情他是需要好好深思熟慮一下了。
盤亙於這條古道上的國家多是遊牧民族,他們大都過著漂移不定的生活,自給自足,對於貿易和通商沒有任何經驗。然而,此次康居王被解憂說服進行的這次交易,著實給了康居王太多的震撼。
原來貿易可以凝結這麼多的人,而且還能創造如此高昂的利潤!看來做生意,還是漢人比較在行一些。
康居王一盤算,這絲綢從大漢運到康居,讓康居王大賺了一筆,因為西域諸國全都不具備養蠶抽絲和種茶製茶的條件和技能。同樣,若是把大秦和康居烏孫等地的特產再運到大漢,那大漢豈不是也能大賺一筆?
而且,大漢先前雖然在建設這條商路上投資了很多錢,看似虧損巨大,然而實則是一件一本萬利的事情。隻要這倉庫和驛站建成,來來往往的商隊就都可以在倉庫裝貨,在驛站休憩,後期要用到這些基礎設施的日子還長著呢!
康居王這才理解了解憂長遠的用意。西域諸國先前都覺得這女人散財不靠譜,而今看來,卻是大家都錯了。
康居王想也沒想,就接下了貨資,答應了管姑姑的要求。這貿易聯盟,康居算是堅定的與解憂右夫人站在了一起。
這一場交易,大漢貼錢,康居盈利,烏孫隻賺了個名聲和吆喝。烏孫的親匈奴派又開始站了出來,指責解憂右夫人胳膊肘往外拐,有好事居然讓康居占了便宜,這不是忘本嗎?
而解憂接下來的舉措則讓所有人都閉了嘴。
解憂讓鄭穆桓寫信給管姑姑,讓管姑姑上書軍須靡提議在烏孫建立大型貿易中轉倉庫,用來收購西域各國的特產物資。軍須靡對於管姑姑修建大型倉庫的提案雖然不是特別的明白,但是看康居已經賺得盆滿缽滿,烏孫的大臣們也都羨慕不已,於是便同意了管姑姑的提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