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十年》之後的葉永蓁(2 / 3)

蓁說自己隻是一個賣文為生的人,於是才將過去的文章集為一集。

他說:“我敢於坦白地說出這一個原因,而我也因此愈加原諒這世界中種

種樣樣的人。我自己現在雖然在這現實世界中還好像在活著,但我的四周,在

無形間仿佛有了一道高牆把我隔成為一個孤獨的人了,我的身體雖然和旁人一

樣在這人群中跋涉著,可是我的心,卻老是淩空地吊雜我的頭上,世事在我的

眼裏經過愈多,而我的感觸、悲哀,也愈加紛擾地在我的心裏占據著。種種淒

涼的,無望的情緒將使我的心都被腐蝕了,我雖然仍有掙紮的意誌,但也是好

像是徒然的。”

葉永蓁決定重歸兵營。一九三七年二月,葉永蓁在《宇宙風》發表了一

篇《再當丘八》,以此告別文壇:“索性還是再去當丘八罷,媽的,同他拚一

下。”為什麼又當丘八?他說是受了愛因斯坦的啟發。愛因斯坦被希特勒逐出

了德國。有一位比利時青年問他:“你現在對於戰爭有什麼感想?”愛因斯坦

回答:“你是一個比利時的青年,應該就來讚助戰爭;否則,你,你們,都將沒

有比利時了!非戰主義在現在已經沒有用了,現在你們隻有讚助戰爭,讚助戰

爭!”

葉永蓁回到了葉會西的生活。葉永蓁的名是拿筆的,而葉會西的名則是拿

槍的。

葉永蓁如流星般從文壇消失了。熟悉他的人,此後很少有機會能讀到他的

文章了。一九三八年,隻《文藝月刊》第二卷第五期、第六期,刊登了葉永蓁的

《毫無可感之感:日本鬼子的小氣》《毫無可感之感》兩文。一九三九年六月

上海中學生書局出版的《寫作經驗談》,收錄了葉永蓁的《寫作上的五條“條

例”》。一九四○年《中國青年》第三卷第一二合刊,發表有署名葉蓁的《一個

青年眼中所見的漢口》。一九四七年第三卷第六期、第四卷第一期,《世界兵

學》刊登了葉會西《將帥論》兩篇,及其所撰《通俗戰爭論》一書的出版訊息。

葉永蓁和國民黨要員張衝是少年同學,曾撰《張衝小傳》,應是一九四一年張衝

逝世後所為。

而葉永蓁“寫的興趣漸漸蘇醒過來”,那已是一九六九年了。他的老鄉金溟

若主編台灣《大眾日報》副刊,隔幾天就來“逼”他寫文章,不得已,於十一月寫

下第一篇“方塊”。一九七○年六月,金溟若患腸癌作古,另一個老鄉繆天華繼

任。早年葉在暨南大學聽課的時候,就已認識在中國公學讀書的繆。所以,繆讓

他寫,他又隻好寫下去。

這些“方塊”後集為《禦寇短評集》,列台灣商務印書館

“人人文庫”之一,

於一九七一年十一月初版。我有幸得一簽贈本,上題:“世麟兄嫂指正,弟葉會

西敬贈,六十一年二月十六日。

此書共收文章八十篇,多時事評論,今日讀來已無多新意,且所持觀點,在

我們看來也是有失中允的。隻是所作後記,記錄了他棄筆從軍後的種種經曆,解

開了《小小十年》之後的葉永蓁之謎,對於研究者來說是頗有價值的。

葉永蓁說,一九三二年前後,上海的文壇被“左聯”攪得一塌糊塗,殷作楨

和林適存想辦一個《中國文學》月刊,邀請他共同編輯就參加了。一九三四年

秋,他覺得中日之間的戰爭勢不可免,便謝絕一切文壇上的朋友,在《宇宙風》

雜誌上刊出一篇告別式雜文,自己一個人跑到部隊裏去了。先是奉命在皖南、

川東與紅軍作戰。抗戰爆發後,其所隸屬的部隊由上海撤退到南京,擔任南京

保衛的任務。作戰九日後,向武漢轉移。離南京那晚,過江時掉入江中,被人所

救。到浦口時,又險些陷入灘塗。步行至滁縣,集合落伍的人、槍,奔向信陽,

半月後才抵武漢。武漢會戰前,轉遷重慶。至纂江,住了三年。又去重慶任職。

一九四三年春,被派往前線服務。是年十月,策應常德作戰,攻破荊門以南的山

陡鋪日軍據點,親見日寇兩腿在半空上飛,心中大快,稍雪南京敗亡之恥。後參

加中原會戰,丹水會戰。日本宣布投降時,正駐防竹蹊。

葉永蓁的軍旅生涯似乎要比文壇經曆輝煌多了,極富傳奇色彩。馬蹄疾曾

寫過一篇《〈小小十年〉作者葉永蓁生平始末》的文章,說他在台灣《傳記文

學》上讀到署名於翔麟的傳記專稿《葉會西》,其資料來源是國民黨行政院國

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計劃委員會編印的《生命的光輝》。另外,我查到《中

國國民黨名人錄》也刊載有葉的資料。綜合這些材料,可知葉永蓁是國民黨軍

隊裏的高級炮兵指揮官。

他於黃埔軍校第五期炮科畢業後,入伍廣州燕塘之炮兵團。一九二七年一

月入武漢軍校,七月畢業,初任浙江警備師少尉排長,旋任浙江省防軍,第一

路軍連營長參謀。一九三四年冬任國民黨陸軍第八十八師少校參謀,參加過台

兒莊戰役,得到過一麵紅緞賀幛的獎賞。南京淪陷後,曆任國民黨軍事委員會

戰幹一團教育處第一科科長、軍官教育隊隊長、上校總隊長,國民黨軍政部上

校專勤附員等職。一九四三年任國民黨第三十三集團陸軍第五十九軍炮兵團

上校團長。抗戰結束後,提升為陸軍第五十九軍少將炮兵指揮官。一九四七年

進南京陸軍大學將官特別班受訓。一九四九年九月,解放軍進攻金門受挫,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