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3月1日,《新民晚報》赫然登出一則標題為“靈機一動,省下億元——超大型船將倒進出寶山港”的消息。介紹了上海港一位高級領航員的金點子:他用逆向思維提出,超大型船舶不用掉頭而是倒著進港。
近年來,隨著上海港集裝箱運輸的迅猛發展,集裝箱裝卸的主要港區——張華浜碼頭和軍工路碼頭,其能力已經飽和,而寶山港卻因掉頭區域和部分航道太“窄”的限製,重載超大型船舶卡在港池外麵,因而麵臨“吃不飽”的窘境,集裝箱吞吐量日益萎縮。為此,上海市府多次召開專家會議,征求良策,專家們大都認為,解決這一問題的難度極高,花費也巨大。當時,以特邀身份參加會議的上海港引航站站長、高級引航員楊錫坤,他用逆向思維的方法,大膽提出與眾不同的新設想:用倒航的辦法,將超大型集裝箱船引入寶山港池,這樣,就能一舉解決超大型船體掉頭難的問題。這一方案不僅可以免去在擴建港口工程費用上億元,而且能大大縮短船舶公司的運期。上海集裝箱碼頭有限公司聞此“金點子”,欣喜萬分,當即委托設計單位按倒航方案重新規劃。1998年12月28日,在寶山港區超大型船舶進出港池可行性研究項目論證會上,專家認為,倒航可行性研究課題具有創新精神,設想大膽新穎,具有在全國各港口推廣的價值。
有一種穿鞋用具叫“鞋拔子”,穿較緊的鞋時,放在鞋後跟裏往上提,使鞋易於穿上。
有人就想,那麼需不需要一種與鞋拔子的使用目的相反的用具呢?
與鞋拔子使用目的相反的目的是脫鞋,反求設計的就是一種能用來脫鞋的用具。在日本旅館、飯店的房門口立著一根約100毫米長的橡膠棒,將鞋跟貼近它,鞋子就能脫下。後來,日本北海道的一位先生,他設計了另一種脫鞋工具:在波形橡膠板的底麵貼上粘結帶,將它固定在大門口用之脫鞋。起初,他先在自己家裏用這種工具,後來,經與某橡膠大公司商談,該專利被那公司以200萬日元買去,由其子公司專門生產。
無獨有偶,另一位日本人也在設計脫鞋工具,他把浴室裏為吸住肥皂而設置的章魚吸盤切下一塊,用雙麵粘結帶,將其底麵固定在大門口,鞋跟靠上去就會被吸住,這樣便可脫下鞋子。同波形板比較,脫鞋的效果可能好得多。日本發明學會會長豐澤豐雄稱讚,這是一個相當有名的設計方案。
麵包曆來是先烤後包,將這一程序顛倒過來成為先包後烤,這是德國人的創造。反程序後,首先將生麵包團用玻璃紙袋包裝,袋口折疊成三角形狀封閉,再采用通常的溫度烘烤,即可得到優質麵包。程序與反程序的差別,隻是烘烤時間比原來延長約5分鍾。程序逆向後,麵包成品無需再包裝即可直接銷售。而且,由於玻璃紙不透水蒸氣和高分子芳香物質,可使麵包的質地更加柔軟、疏鬆和豐滿,更為芳香可口。特別是,麵包成品始終不與外界接觸,更加衛生,並能延長貯存期。
認識一個事物時,應該思考與這一事物相反對應的是什麼事物。我們通過一個事物的存在,可以去預見、預測還沒有被人們認識到的與之相反對應的事物的存在。許多發現就是經過這樣的假設、驗證後獲得的成果。
怎樣使汽車在胡同裏調頭。通常都是司機觀前望後打著方向盤慢慢地把汽車轉過來。假如采取某種辦法,汽車停在原地不動,讓地麵轉動一下,同樣可以使汽車調頭,這就是相反相同的答案。20世紀80年代,新西蘭首都惠靈頓的市政當局,設計了這樣一種裝置:在死胡同的盡頭安裝一塊活動平台,司機隻要把汽車開上平台,然後按一下電鈕,平台就載著汽車自動調過頭來——這既節省了車輛調頭的時間,又減少輪胎磨損,還可避免車輛調頭時可能遇到的麻煩和不安全的因素。
逆向思維絕不是沿著“原路”返回,而是跳躍到一條新的道路上反向前進,從相反的方麵抵達同樣的目標,或者達到新的目的,或者從相反的萬麵超越他人。
有個細心的攝影師,他發現到這個問題:每次拍集體照,都會趕上有人恰好閉眼。閉眼的看見照片,自然不高興,心想,我絕大部分時間都睜著眼,你為什麼偏讓我照一副無精打采的相片呢?這不是歪曲我的形象嗎?
拍照時,顧客往往在等攝影師喊:“一!二!三!”但堅持了半天以後,往往會在“三”字上頂不住,而閉上眼皮。於是,這位攝影師換了一個思路,他請顧客們全閉上眼,聽他的口令,同樣是喊:“一、二、三,”在“三”字上一齊睜眼,果然,照片衝洗出來一看,一個閉眼的也沒有,全都顯得神采奕奕,比本人平時更精神,大家皆大歡喜。
以水滅火是經驗,以火滅火就是創新。有一次,美洲有一處草原上失了火,烈火借著風勢,無情地吞噬著草原上的一切。那天剛巧有一群遊客在草原上遊玩,一見烈火撲來,個個驚慌失措。幸好有一老獵人與他們同行,他一見情勢危急,便喊道:“為了我們大家都有救,現在聽我的。”老獵人要大家拔掉麵前這片幹草,清出一塊空地來。這時大火越來越逼近,情況十分危險,但老獵人胸有成竹,他讓大家站到空地的一邊,自己則站在靠大火的一邊,他見烈火像遊龍一樣越來越近,便果斷地在自己腳下放起火來,眨眼間在老獵人身邊升起了一道火牆,這道火牆同時向三個方向蔓延開去。奇跡發生了,老獵人點燃的這道火牆並沒有順著風勢燒過來,而是迎著那邊的火燒過去,當兩堆火終於碰到一塊時,火勢驟然減弱,然後漸漸熄滅。遊客們脫離險境後,紛紛向他請教以火滅火的道理,老獵人笑笑說:“今天草原失火,風雖然向著這邊刮來,但近火的地方,氣流還是會向火焰那邊吹去的。我放的這把火就是抓準時機借這氣流向那邊撲去,這把火把附近的草木燒了,這樣那邊的火就再也燒不過來,於是我們得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