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說:“是的,貝納特牧師教會了我們一支鉛筆有多少種用途。我們入學的第一篇作文就是這個題目。當初,我認為鉛筆隻有一種用途,那就是寫字。誰知鉛筆不僅能用來寫字,必要時還能用來做尺子畫線;還能作為禮品送人表示友愛;能當商品出售獲得利潤;鉛筆的芯磨成粉後可做潤滑粉;演出時也可臨時用於化妝;削下的木屑可以做成裝飾畫;一支鉛筆按相等的比例鋸成若幹份,可以做成一副象棋,可以當作玩具的輪子;在野外有險情時,鉛筆抽掉筆芯還能被當作吸管喝石縫中的水;在遇到壞人時,削尖的鉛筆還能作為自衛的武器……總之,一支鉛筆有無數種用途。貝納特牧師讓我們這些窮人的孩子明白,有著眼睛、鼻子、耳朵、大腦和手腳的人更是有無數種用途,並且任何一種用途都足以使我們生存下來。我原來是個電車司機,後來失業了。現在,你看,我是一位皮貨商。”

普熱羅夫後來又采訪了一些聖·貝納特學院畢業的學生,發現無論貴賤,他們都有一份職業,並且生活得非常樂觀。而且,他們都能說出一支鉛筆至少20種用途。

發散思維是空間拓廣思維,是對問題進行多方位、多角度、多層次、多關係的思維,也就是突破點、線、麵的限製,從立體角度來探索問題。從這種意義上說,它又是立體思維。有位心理學家要求被試者用6根等長小木棍擺出4個三角形,許多受試者無法做出,其原因是受到平麵的限製,沒有從立體角度考慮。如果運用發散思維,從立體角度就可以搭個正三角椎體,有4個三角形。

發散思維又是時間延伸思維。對問題要求時間上延伸,即從現實、過去和未來三個時態進行思索,要突破眼前的限製,從曆史或未來的角度思索問題。一個問題現在無答案,那就要考慮過去或將來是否有答案。要認識一個事物,不僅要認識它的現在,還要了解它的過去,更要預測它的將來。

發散思維的實質就是要突破常規和定勢,打破舊框框和老套套的限製,提供新思路、新思想、新概念、新辦法。所以,它是一種創造性思維方式。發散思維與常規定勢思維相比,有以下三特點。

(1)流暢性。發散思維能擴展思路,不拘一格,在一定時間內能做出多種答案或設想,決不會在一條思路上卡死。這既體現了數量上的優勢,又顯示出思路的暢通無阻。

(2)變通性。即發散思維不固於一個類,而是考慮類別的多樣性,即要考慮到不同種類的答案或設想。變通性不同於流暢性,後者是指一個類中的數量。數量多,則表示有流暢性:數量少,則表示無流暢性。

(3)獨特性。即發散思維能產生奇思異想,出現令人叫絕的答案或設想。例如,一塊冰可以被看作是能發熱的物體!如果把這塊冰製成凸透鏡形狀,聚集日光起到發熱的作用。

下麵介紹兩種著名的發散思維方法:

(1)魔球發散法:這一種方法稱為魔球法,國內外已經有人在探討這一特殊的發散思維方法,其模式像一個擴散的球體。這是一種被稱為“超傳”的思維方法,它實際上是將事物的廣泛聯係性通過形式化的圖像表現出來。我們生活中的任何東西都不是孤立的,隻是在我們的日常經驗中,常常將之從密切聯係的係統中分離出來孤立地看。其實,通過一種形象化的手段,就很容易發現原來看似不相關信息的內在關係,不管是一種思想、一個感覺、一件物像還是一種聲音抑或一片色彩,隻要進入這種魔球係統,就具有了類似互聯網般的鏈接性,就發生了某種相關互動,一旦這種互動形成相幹振蕩,就會以更大的指數形式出現信息重組,從而可能發現有意義的價值信號。上圖隻是將某一生活事件進行串聯,從中可以給我們一些形式上的啟發。

(2)多湖輝發散法:發散性思維就形式而言有多種方法,其實更重要的是養成一種發散性思考的習慣,也即碰到任何事情,首先想到——還有沒有別的可能性。在這一點上,日本學者多湖輝的發散思考是富有啟發性的,他假設了一個最簡單的問題,一個看似隻有一答案的問題,請將這兩點連接起來。

最直接的辦法就是將AB兩點用一條直線連接起來。但是,思維繼續發散的結果是,一些新的連接方法出現了。更進一步的擴散,你又會發現還有一個更大的空間在等著你。

再接著,當你的思考跳出特定的問題域,甚至自由地以遊戲的心態重新思考問題時,發散的另一層空間就又打開了。(見上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