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流皇帝唐明皇是一位頗有造詣的藝術家。他精通音律、擅長書畫,他從夢中得到了許多藝術創造的靈感。

一年中秋之夜,唐明皇夢遊月宮,見桂樹下眾多仙女身著孔雀翠衣和月白色的長裙,翩翩起舞。唐明皇耳邊傳來仙樂《紫雲曲》,他如醉如癡地聽著,並以雙手擊拍,暗記音律。醒後,他以夢中的“仙曲”為基礎,又參照印度傳來的《天竺樂曲》(又稱《婆羅門曲》),譜成《霓裳羽衣曲》,還為此編排舞蹈傳給楊貴妃。

在國外從夢中獲得靈感的例子也是屢見不鮮的。有許多科學家回憶自己的創造與發明時,都談到夢對他們的啟迪。

俄國著名的化學家門捷列夫對化學元素周期表研究了很長時間,但化學元素總是得不到合理的排列,正當他深為這一難題所苦惱時,卻從夢中清楚地看見了這張周期表,各種元素都已排在合適而正確的位置上。

諾貝爾獎金獲得者、德國的藥理學教授勞伊記載了他在睡眠中獲得靈感的一個例子:一天夜裏,他看著小說睡著了。在半夜裏他被夢中的情景所驚醒,於是他匆忙地記下了夢中出現的一個非常寶貴的想法。第二天早上起來,他無論如何也解釋不了他在匆忙之間所記下的東西,夜裏的夢境他一點也回憶不起來了。當天夜裏,勞伊再睡時,又出現了同樣的頓悟情境。這次他吸取了教訓,非常細心地在筆記本上做了注釋。後來,通過實驗所獲得的數據,證實了他發現的結果。他在夢中所得到的靈感是:如果用兩隻青蛙一起來做實驗,便可以解決神經傳導的化學物質問題。他的這一發現獲得了諾貝爾獎。

夢象思維對於那些從事科學研究、創造發明、進行文藝創作的人來說,的確是太重要了。要是沒有夢象思維的幫助,美國作家史蒂文森的名著《吉基爾博士和海得先生傳奇》就難以成書;意大利著名小提琴家塔蒂尼的名曲《魔鬼的顫音奏鳴曲》就不會麵世;德國著名作曲家瓦格納、海頓,俄國作曲家斯特文斯基以及奧地利作曲家莫紮特等等許多作曲家的名曲也許就不會是今天的樣子,甚至根本就不會出現。

如果沒有夢象思維的啟發,法國哲學家兼理學家、數學家笛卡爾,英國哲學家、數學家、邏輯學家羅素等很深刻的哲學思想就無從談起;沒有夢象思維的啟發,牛頓、愛迪生等科學家的許多科學發現和發明也許不會問世。

當有人問諾貝爾獎獲得者賽思休、吉奧伊爾的研究思想從何而來時,他答道:“在我的床上,當淩晨三點到四點之間睡眠醒來時,或者在還睡著的時候。在我們不知不覺時,腦子做了大量的無意識工作,而我們的好多重大問題就是這樣解決的。”

美國生理學家坎農從青年時代起就經常借助於夢中靈感解決問題。他說:“長期以來,我靠無意識的作用過程幫助我,已成習慣。例如,當我準備演講的時候,我就先想好講哪幾點,寫一個粗略的提綱。在這以後的幾夜裏,我經常會驟然醒來,湧入腦海的就是與提綱有關的鮮明的例子、恰當的詞句和新鮮的思想。我把紙墨放在手邊,便於捕捉這些倏忽即逝的思想,以免淡忘。”

凱庫勒有一句名言:“學習做夢吧,先生們!”它告訴有誌於發明創造的人們,夢象思維可以啟迪人的靈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