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互動思維

互動思維是一種集體創造性思考法,其意為:一組人員通過開會方式就某一特定問題,出謀獻策,群策群力,解決問題。

互動思維又稱頭腦風暴法,英語詞組為“Brain storming”,原意為用腦力去衝擊某一問題。

作為一種創造方法,它在韋氏國際大字典中被定義為:一組人員通過開會方式就某一特定問題出謀獻策,群策群力,解決問題。頭腦風暴是一種集體創造性思考法,由美國企業家、發明家奧斯本首創。

前麵介紹的思維方法大都是從個體思維來考慮的,而頭腦風暴法則是從群體思維來考慮的。它是目前在世界範圍內應用最廣泛、最普及的集體智力激勵方法。

這種方法的特點是:克服心理障礙,思維自由奔放,打破常規,激發創造性的思維活動,獲得新觀念,並創造性地解決問題。

奧斯本創建此法最初是用在廣告的創造性設計活動中,取得了很大成功。後經本人不斷改進和泰勒、帕內斯、戈登等人的完善和發展,終於成為世界範圍內應用最廣泛、最普及的集體創造方法,在技術革新、管理革新、社會問題的處理、預測、規劃等許多領域都顯示了它的威力。

在一個創新團體中,互動思維是相當重要的,當其中一個人的頭腦活躍起來提出新想法的時候,就會對別人的頭腦產生激發作用,使得大家的頭腦都活躍起來。頭腦風暴法何以能激發創造思維?根據奧斯本本人及研究者的看法,主要有以下幾點:

(1)聯想反應。聯想是產生新觀念的基本過程。在集體討論問題的過程中,每提出一個新觀念,都能引發他人聯想、相繼提出一串的新觀念,產生連鎖反應,形成新觀念堆,為創造性地解決問題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2)熱情感染。在不受任何限製的情況下,集體討論問題能激發人的熱情。人人自由發言、互相影響、互相感染、能形成熱潮、突破固有觀念的束縛,最大限度地發揮創造性的思維能力。

(3)競爭意識。在有競爭意識的情況下,人人爭先恐後,競相發言,不斷地開動思維機器,力求有獨到見解,新奇觀念。心理學的原理告訴我們。人類有爭強好勝心理。在有競爭意識的情況下,人的心理活動效率可增加50%或更多。

(4)個人欲望。在集體討論解決問題過程中,個人的欲望自由,不受任何幹預和控製,是非常重要的。頭腦風暴法有一條原則,不得批評他人的發言,甚至不許有任何懷疑的表情、動作、神色。這就能使每個人暢所欲言,提出大量的新觀念。

頭腦風暴法程序分為:準備、預熱、明確問題、聯想暢談、對設想加工處理5個階段。下麵分別論述:

(1)準備。此階段的工作有:

①選擇理想的主持人,主持人應熟悉此技法。

②由主持人和問題提出者一起詳細分析所要解決的問題。此方法不宜解決包含因素過多的複雜問題,隻宜解決比較單一、目標明確的問題,或者能分解為單一明確的小問題的複雜問題。

③確定會議人選,一般以5~10人為宜,且保證大多數為精通該問題或具有某一方麵專長的內行和專家,凡解題可能涉及的領域,都要有相應擅長的人參加。同時,還要有兩位“外行領域”家參加。最後要盡量選擇一定數量對運用此法有實踐經驗的人。

④提前數天將問題通知與會者,內容包括:日期、地點、要解決的問題及背景。

(2)預熱。此階段的目的和作用是要使與會人員進入“角色”和造成激勵氣氛。通常隻需幾分鍾即可,具體做法是提出一個與會上所要討論的問題毫無關係的問題。

(3)明確問題。這個階段的目的是通過對問題的分析陳述,使與會者全麵了解問題,開闊思路,具體包括3個方麵:

①介紹問題。主持人簡明扼要地按最低信息量原則向與會者介紹所要解決的問題,簡單討論一下,全體與會者對問題的理解準確一致後轉入下一步。

②重新敘述問題。即改變對問題的表述方式,對每一種表述方式都要用“怎樣……”的句子來表達,切不可急於提出設想,要鼓勵與會者提出盡可能多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