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造化,妙不可言;善惡有報,福禍自招。
小鎮不大,彈丸之地,卻引來三大王朝,儒、釋、道三教,諸子百家的大人物們,紛紛來此落子布局。
姚家和李家兩大族長居住之所,因為大門朝向完全相反,所以看似隔得很遠,其實就隔了條巷子。
千百年來,世人隻是知道姚、李兩家雖是近鄰,但僅限於日常往來,仿佛從來沒有深交。
千百年來,世人根本不知道位於巷子地下還有條連接兩大家族的秘道,更別說密道怎麼打開。
千百年來,世人幾乎不知道姚、李兩大家族族長繼任前,都會發一個毒誓,要永遠保護手中那個秘密。
按照家訓,這個秘密家族中可以也是必須有三人知道。
李家,李讚、李長吉和李去病。
姚家,姚仲山、姚文中和姚文華。
天上龍抬頭,地下抬龍頭。
隔在秘密通道中間的那道雕刻著九個龍頭的石牆緩緩打開,六人在通道的石門處相遇。
當然,這並不是一場不期而遇。
姚、李兩家族長目光交彙在一起,在燭光映照下,顯得有些無奈。
突然,李讚哈哈一笑,說道:“老姚,不要把氣氛搞得這麼凝重,咱倆好久都沒有下棋了,不如來對弈一局。”
每逢大事有靜氣。
兩個老頭其實從被定為家族繼承人後,就各自憋住一口氣,想要超過對方。爭了很多年,誰也不服誰。
但在這一點上,姚仲山不得不服氣,輸得心服口服。
靖康國難,大金王朝以全部姚家鎮人的性命要挾他去出仕,擔任青州知府。這老頭沒有像有些讀書人一樣心生糾結,尋死上吊,而是坦然任之。
十二年前,大金王朝文武百官議事,討論如何處置大嵩王朝徽、欽兩帝和數千皇族。眾人皆言可殺,這老頭舌戰群臣,力陳優而待之三大理由,既被大金高宗皇帝引為“國家之棟梁”,又保全了大嵩王族的血脈。
三年前,大金王朝新任皇帝陛下完顏亶南下侵犯大嵩王朝,老頭力勸不從,憤然辭官,然後說了句“願陛下乘興而去,敗興而歸”。完顏亶非但沒有為難老頭,而且在吃了敗仗,被迫與一位老儒生約定十年之內不再入侵大嵩王朝的誓言後,還歡天喜地派人送來了一幅匾額,上麵禦筆親書“社稷之良臣”。
說著,一行人來到了一間密室。
兩位老人對坐,開始對弈。
自堯作圍綦以來三千餘年,圍棋對弈已經逐漸成為南瞻部洲士子們的一大雅好,而且排在“六藝”之首。
圍棋對弈,已經從最開始十一道、十三道,到大漢王朝時期演化為十五道、十七道,後來到大唐王朝時期已經演化為現在的十九道。
不過此時的南瞻部洲,在圍棋對弈方麵卻有較大差異,大嵩王朝普遍流行十九道,但是大金王朝、大夏王朝還在流行十五道甚至十三道。
這也是為什麼大嵩王朝的士子一直以來都看不上大金王朝和大夏王朝的原因。
大嵩王朝士子常說大金王朝的士子“棋如人未化,遲生三千年。”
大金王朝的士子則說大嵩王朝士子“常愛博弈,飽食終日,無所用心。”
姚仲山執黑子先,直接下出被後世譽為“天下奇譜”的《錢塘觀潮譜》的開局,小尖。
三十年前,八月十五,大嵩王朝大國手劉仲甫在錢塘江邊,打出“奉饒棋先,讓天半子”的旗幡。江南棋壇推選出一位享譽大嵩王朝的大國手與劉仲甫對弈,雙方約定,棋開一局。
棋行百餘步,觀棋者皆以為劉仲甫局勢不妙,劉仲甫卻說:“我有一要著,二十手後方才用上,可勝十道餘子。”
眾人不信,棋局繼續進行,下到二十餘手後,果然遇著此子,頓時局勢大變,最後劉仲甫勝十三子。
這錢塘觀潮局,出神入化,景象萬千,關鍵之處,殺法精妙,令人驚心動魄。對弈兩人更是“落子乃有仙氣,此中無複塵機,是殆天授之能,迥非凡手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