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金王朝六大宗帥,完顏宗翰、完顏宗幹、完顏宗望、完顏宗輔、完顏宗弼、完顏宗峻。
除完顏宗翰的父親是完顏撒改外,其餘五位宗帥均是太祖完顏阿骨打的兒子。
完顏宗翰的爺爺,完顏撒改的父親完顏劾者,和五位宗帥的爺爺,太祖完顏阿骨打的父親完顏劾裏缽是親兄弟,都是完顏烏古乃的兒子。
當時大金王朝還未建立王朝,按照部落傳位方式,遵循能者居之的原始法則,六人的祖父完顏烏古乃沒有將部落首領傳位於相對柔弱的長子完顏劾者,而是傳給了強悍的完顏劾裏缽,此後其子完顏阿骨打繼承了部落首領,建立大金王朝,史稱大金太祖皇帝。太祖駕崩後,傳位四弟完顏吳乞買,史稱大金太宗皇帝。
要說大金王朝完顏氏最大膽的人,完顏宗翰如果稱第二,沒人敢稱第一。
完顏宗翰的一生,幾乎都是在冒險,而且他不是用自己一個人的生命去冒險,而是用整個家族,甚至整個所有部族前途去做賭注,最後賭贏了。
在最初之際,完顏部族受大遼王朝奴役統治,全部族僅有兩千餘名戰士,當時連鐵骨錚錚的完顏阿骨打都還在猶豫要不要和大遼王朝翻臉,這個時候,完顏宗翰慷慨陳詞,以敢打必勝的勇氣和決心感染了完顏阿骨打,堅定反遼決心。
在取得反遼的初步勝利後,又是完顏宗翰力勸完顏阿骨打,成立大金王朝,豎起王朝旗幟,太祖稱帝,人心歸附,所向無敵。
在大遼王朝天祚皇帝西逃的時候,完顏宗翰力勸太宗完顏吳乞買窮追猛打,將大遼殘餘勢力徹底鏟除,以絕後患,並且害怕貽誤戰機,竟擅自率軍提前行動,最終將大遼王朝天祚皇帝逼入絕境,遼國滅亡。
在對待大嵩王朝的問題上,完顏宗翰和完顏宗望力勸太宗完顏吳乞買,堅定攻打大嵩王朝決心,並任命完顏宗翰、完顏宗望為左右兩路大軍元帥,並且在第二次圍困大嵩王朝汴京城時,攻克汴京,史稱靖康國難。
太宗病重,太宗之子完顏宗磐已經掌握實權,阿骨打家和宗翰家聯合起來,輔佐完顏宗峻之子,也就是當今大金王朝皇帝完顏亶登基。
齊州城外,一片空地。
一支鋒芒畢露的大金王朝騎兵精銳,衣著整齊,齊頭列隊,顯得勢不可擋。
鐵騎麵前,沙場點兵的正是大金王朝六大宗帥之一,完顏宗翰。
這位極少真情流露的馬背元帥,望著眼前這支輕騎,眼中竟然有些濕潤。
這是一支跟隨自己從北到南,從東到西,輾轉八千餘裏的嫡係親軍,從六千人戰死至八百。目前他們已經脫離了大金王朝的騎兵建製,成為宗帥府的親兵。
就是這支隊伍,曾為他人作嫁衣裳,但沒有一人跟自己抱怨。跟大遼王朝最苦一仗,死傷過半,卻有另外一支由某位宗帥領銜的兵馬,趁著他們啃大遼王朝最硬的骨頭,竟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直接將十數座空虛城池,給一鍋端了。
就是這支隊伍,曾奮不顧身救太祖,但沒有一人傳誦他們的威名。世人皆知大國師完顏希伊,手持一根索倫杆,三進三出遼軍大營,白衣變紅衣,救出太祖。卻不知道,當時大國師已然強弩之末,大遼皇帝數萬虎狼之師仍然窮追不舍,要不是眼前這支兵馬奮力阻擋,太祖皇帝哪能如此輕易脫險。
就是這支隊伍,曾將大金大旗第一個插在汴京城,但沒有一人恃功跋扈。後來很多其他參與攻占汴京城的戰士,多次違反軍紀,飛揚跋扈,甚至置皇帝陛下的聖旨而不顧。
此刻,完顏宗翰覺得有必要跟大家說點什麼。
於是,他十分感性地說了幾句話:“諸位,隨我馬蹄向南,奪回重寶!待到得勝歸來日,分麾下炙豪飲之!”
自大金王朝和大嵩王朝簽訂紹和協議以來,這些原本就習慣於以浮屍千裏的戰場當桌,以敵人的頭顱做碗,以對手的鮮血為酒的大金王朝武將,幾乎已經快憋死憋瘋了。
不能身披重甲,手持長槍,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當什麼兵,為什麼將。
此時此刻,聽到如此言語,如何能夠不熱血沸騰?如何能夠不心潮澎湃?
廣場上,馬蹄陣陣雷鳴,調轉馬頭,沿著舊官道,一路南來,不急不躁,緩緩推進。
大軍後麵,在一隊數十人精銳扈從護衛下,完顏宗翰披掛普通騎卒製式輕甲,臉色堅毅,徐徐前行。
完顏宗翰不是那種親身陷陣猛將,其尊貴身份就擺在那裏,哪怕完顏宗翰自己願意涉險,身邊的人估計都要死死阻攔,否則一旦完顏宗翰死了,誰都擔待不起。
更為關鍵的是,完顏宗翰一向認為自己要做“將將之才”。
早年間,他看到史書評價大漢王朝大將軍韓信為“將兵之才”,帶兵“多多益善”,而大漢王朝高祖劉邦“隻能帶一千兵”,因為劉邦是“將將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