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是我國古史類文學作。又稱《春秋經》、《麟經》《麟史》等。
後來出現了多對《春秋》所記載的曆史進行補充、釋、闡發的作,稱為“傳”。作是稱為“春秋三傳”的《左傳》、《羊傳》、《穀梁傳》。
《春秋》用於記的語言極為簡練,而幾乎每個句子暗含褒貶之,後人稱為“春秋筆法”、“微言大義”。是中國古儒典籍“六經”之一,是我國一編年史書,也是周朝時魯國的國史,現存版據傳是孔子修訂而成。
2019年2月報,從海昏侯墓出土簡牘5200餘枚,專釋讀後發現包括《春秋》在內的儒經典訓傳。[1]
作名稱
春秋
作名
《春秋經》
《麟經》
《麟史》
作
傳是孔子
創作年
春秋
文學裁
史書
呂氏春秋(中華國學經典精粹·諸子經典必讀)
¥6.00
¥12.00
服務當當網供
購買
影響孩子一生的中國名著:春秋故
¥9.90
¥22.00
服務當當網供
購買
林漢達中國曆史故集美繪版春秋故
¥11.20
¥25.00
服務當當網供
購買
春秋左傳(編學生國學叢書)
¥11.40
¥22.80
服務當當網供
購買
德經精裝珍藏名佳作國學典藏老子傳世之作中國“萬經之王”讀書可修身齊可治國下
¥15.00
¥32.80
服務當當網供
購買
快速
導航
創作背景作質後世影響春秋三傳同史書考古發現
作簡介
據一文學著作記述,至遲自周,就有太史記載國大。《春秋》是魯國史官記錄大當時該國諸侯、大夫、國人等失禮非禮之;魯國史官也會收集他諸侯國侯大夫等失禮非禮之,會記錄諸侯國侯間大夫等間書信內容,比如晉叔與鄭國子產關於鑄刑書的書信[2],中記錄了齊國史官為保持真實記錄而殺掉的[3]等等。
春秋羊傳
在每一季的開始,一般要寫“春”到“冬”季的季節。據說古時曆法有春秋,後分冬夏二時,國史記載叫《春秋》,這可能是“春秋”作為史書名的來。現存《春秋》,從魯隱記述到魯哀,曆十二君主,計二百十年(依《羊傳》和《穀梁傳》載至哀十年止,為二百十二年,《左傳》多二年),上是魯國史書的文。
傳《春秋》之書出於孔子之手,舊時有“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之說。後世亦有不同說法,清人袁穀芳《春秋書法論》說:《春秋》,魯史也。魯史氏書之,孔子錄而藏之,以傳信於後世也。石韞玉《獨學廬初稿·春秋論》也說:《春秋》,魯史之舊文也。《春秋》共十二之,曆二百十年之久,秉筆而書必更數十人。數十人,自為師,人自為學,則書法,豈能盡同?雖春秋之作有爭議,經過孔子之手修而改之,則無大異。實上,春秋作為一魯國的史書,作用早已超出史書範圍,春秋用詞遣句“字字針砭”成為獨的文風,稱為春秋筆法,為曆文史奉為經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