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龍戰於野(1 / 2)

次日清晨,劉洪正在與父親商議重新劃分軍隊事宜。

這次劉洪攻下徐州東莞郡、琅琊郡和青州四郡,再加上之前占領的三郡,漢室的地盤已經擴充了數倍,再加上招降了曹嶷、苟純等將領及數萬青州兵,一時間聲勢浩大。

劉洪正在彙報新軍編製,卻見苟純手裏扯著一封信,歡喜的來到走了進來,嘴上還大聲呼喊道。

“漢王殿下,小公子,好消息啊,我大哥那邊來信了!”

劉智連忙放下手頭的事情,大步迎了出來,問道:“快拿來,大狗子怎麼說的?”

苟純笑道:“大哥聽說漢王殿下在青州起兵,喜不自勝,要帶著數萬兗州兵前來投效。

大哥說,本來這次應該把兗州一並獻給殿下的,但是一來他的刺史之位已被司馬越褫奪,二來,司馬越也曾對他有過知遇之恩,雖然司馬越近來屢有不義之舉,但是大哥還是不忍對他刀兵相向,奪他城池。”

劉智道:“無妨無妨,大狗子……不,道將能來投奔,我已經很高興了!”

劉智想到如今苟晞也是名震天下的英雄人物,不便再以乳名相稱了,趕緊改口,以苟晞的表字“道將”相稱。

劉洪道:“不知大苟叔叔什麼時候來投?侄兒也好準備接應。”

劉智抖了抖信道:“道將說了,今日戌時連夜拔寨,直奔莒城而來。洪兒,你速領龍驤鐵騎,到琅琊郡邊界去接應你大苟叔叔!”

劉洪領命離去,聚集人馬開始向琅琊郡移動,第一站劉洪先到了開陽城,此時劉破虜奉劉洪之命,據守在琅琊郡,將開陽城治理的有聲有色。

看著整潔的街道,強盛的兵馬,劉洪滿意的點點頭,嘉許道:“一直以為你劉破虜是個大老粗,沒想到卻是粗中有細啊!偌大的琅琊郡,居然搞得似模似樣,你老劉不簡單啊!”

劉破虜撓撓頭,不好意思的嘿嘿一笑道:“跟了少主這麼久,俺老劉還能不長點見識嗎?多少也學到了點東西。”

劉洪道:“琅琊郡如今已經是咱們的前沿陣地,莒城的屏障之所在,東有兗州,南有東海國,都是司馬越的封地,戰略地位十分重要,容不得半點馬虎,你可明白?”

劉破虜點點頭,肅然而立,向劉洪抱拳答道:“破虜向少主立下軍令狀,城在人在,敵軍若想進兵莒城,除非是踏著我們全城將士們的屍體過去!”

劉洪讚許的點了點頭,劉破虜接著說道:“正如少主所說,俺劉破虜確實是個大老粗。上馬治軍綽綽有餘,但是下馬治民老劉可就真沒有這兩把刷子了,所以希望少主能派些文官過來,治理民政。”

勇而有謀,驕而不縱,明禮儀,知進退,是個好下屬,可堪大用。

劉洪在心裏暗暗給劉破虜下了個定義。

入夜時分,劉洪率領大軍在邊境上安營紮寨,兵不卸甲,枕戈待旦,等候苟晞大軍來投。

亥時,司馬越正在熟睡,卻被潘滔急忙忙叫醒。

司馬越揉著惺忪的睡眼,惱道:“什麼大事,非要這個時辰將我喚醒,擾人清夢,罪莫大焉!”

潘滔急道:“我的殿下啊,您還有閑心安睡,苟晞這逆賊都造反叛逃了!”

司馬越一聽這話,驚得一個激靈,睡意全無,扯著潘滔衣袖道:“什麼?這不可能!我對他不薄,給他加封征東大將軍,進封東平郡公,他有什麼理由要謀反?”

潘滔奉上手中書信道:“苟晞營中確實已經空無一人,中軍大帳中隻有這封書信,卑職不敢怠慢,趕緊來向您稟告。”

司馬越手忙腳亂的拆開書信,隻見上麵寫到:

“苟晞謹再拜奉書東海王殿下,苟晞起於微末草莽,蒙殿下拔擢,漸居於廟堂之上,苟晞實不敢忘。

然苟晞兄弟少時,流落街頭險些凍餓而死,山陽公府助我兄弟二人安葬父母,收留我二人,予我衣食,恩情亦不敢忘。

今山陽公府於青州重立漢祚,召我前往,我本不欲棄殿下而去,奈何殿下聽信潘滔小人讒言,三番兩次猜忌於我,一個兗州刺史之職,兩次任命又兩次褫奪,我苟晞乃光明磊落之人,不願受此侮辱。

苟晞為殿下征戰多年,建功無數,今又助殿下擊退石勒,功勞足以酬謝殿下恩典,今特拜別殿下,望殿下珍重!”

司馬越讀罷書信,怒意滔天,將書信扯的粉碎,恨恨的看了潘滔一眼,道:“都是你出的餿主意,惹得苟晞離我而去,我又少了一員能征善戰的大將!”

潘滔汗涔涔答道:“殿下不可信此僚讒言,如今他背主叛逃,可見早有謀逆之心,如不褫奪他兗州刺史之位,恐怕我等都要被他所擒,淪為階下之囚。”

司馬越拍案而起,怒道:“苟晞賊子,孤王這裏豈是你說來就來,說走就走的地方?傳令,擊鼓聚將,全力追擊苟晞大軍,格殺勿論!”

苟晞率領大軍一路急行軍,除了埋鍋造飯外,每日隻休息兩個時辰,如此走了三天,才堪堪到達兗州邊境新泰縣。

苟晞手搭涼棚,望了望前路,對左右道:“過了新泰縣,就是琅琊郡地界了,到時邊界駐軍應該有接應我們的人,如此,就安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