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後擺了擺手,“皇上剛訓斥過太師,這會兒又把太師請出來,未免對皇上不敬。眼下第一重要的是處理穎王之事,太師是湘王嶽父,湘王妃也間接被穎王害死,若太師也來代理朝政,隻怕意氣用事,公報私仇。”
眾老聽了皇後的話,深感有理,逐不再提傅太師的事。
司徒說話了:“按說危難當頭,老夫不該推托的,隻是我們三個老頭年紀大了,隻怕心有餘力不足。不如這樣,若是國之大事、重事,就由我們三公二師同時決定,一般朝政之事,交由太傅、太保、尚書令,並五名國公爺商議後作決策如何?”
三公是前朝的老臣,已是榮養的年齡,進宮都是讓人抬進來,的確沒有精力天天來理朝政之事。
英德公早就遠離了權力中心,沒想到今天因為身份的原因,被皇後請出進宮來,參與這軍國大事。這會兒聽了司徒的話,生恐有意外,白白失了這個好機會,馬上說:“臣願為皇上皇後,為皇朝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臣絕不辜負皇上與皇後的重托!”
英德公這吃相,當真難看。
隻不過,和巨大的利益比起來,難不難看就不重要了。
其餘人看不上眼,但英德公再怎麼小人,都是皇朝的五大開國國公之一,還真避不開他。
兩位代表蕭氏皇族的老王爺同意了,說:“司徒大人的話有道理,不如就這麼辦吧。”
接下來,才是話題的重中之重,也是在場眾老最關注的事。
兩位老王爺互看一眼,先問道:“皇後娘娘,皇上隻怕一時半會不能出來主政了,不如該選哪位皇子出來一起代理朝政之事?”
這時候選出來代理朝政的皇子,基本上相當於太子,當未來儲君來培養的了。
關乎下一任帝王,殿中眾老,就是最圓滑的英德公也不敢吱聲。此時若是說錯了什麼話,推薦了哪位皇子出來,結果該皇子又沒有當上皇帝的話,新帝登基就會第一個拿他開刀。
眾老沒有一個人敢先提,隻能把問題推給皇後。皇後是眾皇子的嫡母,確實有非常大的挑選權力。
造成這個原因,一是沒有立太子,不然不用考慮這個棘手問題。二是皇帝之前極力打壓眾皇子,沒有一個皇子是皇帝滿意的,眾皇子中能力最強的穎王與湘王,都不可能了。
其餘的皇子,先前為了低調,沒有一個敢表現出能力來,致使現在看去,眾皇子個個都是半斤八兩的。
顯然皇後也為難極了,沉思了好一會兒,方說:“眾皇子都是本宮看著長大的孩子,手心手背都是肉,提哪個出來,對其他皇子都不公平。本宮想來想去,不如還是按照先前的方法,照著皇朝舊規來,有嫡立嫡,無嫡立長。太子早已不在了,就按著長幼來排吧。”
按長幼來排,二皇子穎王大不孝,是沒有資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