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牙駁斥說:“怎麼可能?這麼多年了,我家就在附近,從來沒見過所謂的和尚!”
秀才質問道:“那麼這煙是怎麼回事?”
大牙搖搖頭說:“不清楚,從來沒見過。”
二叔這時突發奇想,問道:“這塔能上去嗎?”
解老八這時提醒道:“我看還是不要了,你們別忘了,我們是來幹什麼的,我們不考古,也沒那閑工夫,是不是青煙,跟我們沒關係,我們最主要的是找到古塔地宮的入口,這才是我們此行的重要目的。”
我趕緊附和道:“對對,我們此行是來幹什麼的要弄清楚,要抓住主要矛盾,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這不符合我們幹事的邏輯,不過咱們好好想想,這個地方這麼詭異,如果換成自己,會把這個地宮的入口設在哪兒,才不會被人輕易發現?”
我這個問題問得大家都無比疑惑。
解老八的侄子阿七想了一下,說道:“如果是我的話,我可能會把入口設在古塔附近。”
這句話提醒著身邊的人,秀才說:“也別猜了,要不我們就到古塔的下麵看看,說不定能有什麼新的發現!”
這個提議很好。
而此時大牙想阻止,卻見大家都這麼執意,也沒有說出什麼,而是跟著我們一起踏著達摩寺破敗的路麵,前往古塔方向走去。
這地麵早已失修,跟鬼宅差不多了。
當快走到塔前的時候,我發現,塔的前方有兩個神壇,神壇是覆缽式結構,上頭很尖,跟道士塔如出一轍。再往後又看到另外的幾個方向都有神壇,大多都一樣,等走到塔前終於看清了,這座達摩寺塔是六角塔建築,一共九層,塔的八個方向各有一個神壇,八方齊聚,形成眾星拱月之勢,猶如蓮花盛開,塔頂直直聳入雲霄,看上去氣勢巍峨,威風六麵。
神壇的外圍兩邊各有兩個廊廡,廊廡構造特別,全是飛簷結構,可謂是簷牙高啄,看上去就如飛鳥一樣。這種樣式是傳統建築簷部形式,用這種屋角簷部向上翹起的模式,如雄鷹飛騰,而常用這樣的建築格局,大都常用在亭、台、樓、閣、宮殿、廟宇等建築的屋頂轉角處。
古塔飛簷的四角翹伸,形如飛鳥展翅,輕盈活潑,所以也常被稱為飛簷翹角。這種建築風格在簷部上特殊的處理和創造,不但擴大了采光麵,更有利於排泄雨水,而且增添了建築物向上的動感,仿佛是一種氣將屋簷向上托舉,那層層疊疊的結構更加營造出壯觀的氣勢和古建築特有的飛動輕快的韻味。在廊廡的旁邊是兩個照壁,壁上全是跟佛有關的壁畫,大都不甚清晰了,但還是能夠看清楚的。
我看到這上麵的壁畫問道:“這上麵畫的什麼?右邊的好像唐三藏吧?”
這時的秀才接著說道:“什麼唐三藏?沒點見識,這是佛教故事的壁畫,左邊的壁畫是高僧佛圖澄的神異故事,右邊的是涅磐寂靜圖……”
然後他很耐心的揭秘這兩幅壁畫隱藏的故事!
他說,佛圖澄是西晉末五胡十六國時期的名僧,相傳是西域龜茲人,本姓帛氏,少年出家學道,精通佛典經論。西晉永嘉四年,他以七十九歲高齡雲遊洛陽,弘揚**。
後來在石勒大將的引見下,投奔石勒帳下,為石勒出謀劃策,最終幫助石勒稱帝,建立了趙國,被後人稱為趙高僧。
石勒死後,後趙皇帝石虎對佛圖澄更加敬奉,尊稱他為國師,佛圖澄在趙國弘揚佛法,在他所經之地,建立佛寺,史稱他共建佛寺八百九十三所,他的門徒高僧輩出,受世人崇敬,所以佛教徒們撰寫了許多佛圖澄的神異事跡。
據史書中記載,佛圖澄可以服氣自養,多日不食,他善誦神咒,能夠役使鬼神。除此之外,他也能聽鈴聲辨吉凶,觀麵相而知人意,還能治療各種疑難雜症、,讓死人起死回生,可謂法力無邊。
而這左邊壁上的這幅壁畫就是以全景連環畫的形式畫麵,描繪了有關佛圖澄神異事跡的三個故事!
我看著筆畫,這上麵的畫像雖不清晰,但惟妙惟肖!
如果您覺得《水蘊清胖子》還不錯的話,請粘貼以下網址分享給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謝謝支持!
( b/58/5856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