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的建議,對日本來說自然是正中下懷。其實日本一直都想擴大自己在中國的勢力。不過現在日本的國力還不算強,由其是做為一個亞洲國家,在歐洲各國當中並沒有認同感,多數歐州國家仍然看不起日本。由其是在甲午戰爭之後的三國幹涉還遼事件,給了日本深刻的教訓,以日本一國之力,絕不可能和歐美國家對抗,想要有所做為,必須拉隴幾個歐州國家才行。現在三國找上日本,正好給了曰本一個介入中國,並且擴大在中國利益的大好機會。
於是四國很快就達成了協議,由美國、法國向曰本提供貸款,日本再出動二萬陸軍、海軍方麵出動以富士號、八島號兩艘戰列艦為核心的艦隊,而英國則從遠東艦隊中調百夫長號、巴爾勒號兩艘戰列艦與日本海軍組成聯合艦隊,進入中國戰場,以壓製德國海陸兩軍的兵力。
另一方麵,俄國同樣也不能容忍德國在中國戰場上占主導地位。
現在俄國己經全麵侵入中國的東北地區,而野心更是進一步膨脹,如果再能更進一步,奪取京津地區,那麼整個中國北方幾乎都可以納入俄國的勢力範圍,而徳國艦隊的到來,正好給了俄國向中國投入兵力的借口,盡管這時俄軍能夠増加的兵力有限,但仍然從海參崴出動了納瓦林號戰列艦和留裏克號裝甲巡洋艦,以及五千陸軍,準備投入中國戰場。
而八國聯軍的另兩個成員,意大利和奧匈帝國基本是打醬油的角色,保持中立態度。
不過由於英法美日俄等國的反應時間過短,而且調集兵力、準備出發還需要一段時間,因此他們都要比德國艦隊晚五天左右的時間。但這個時間對各國來說正好,如果德國艦隊首先向天津發動進攻,和海外華人火拚,無論勝負,獲勝的一方都會受到相當的損失,那麼各國都可以趁機撿一個大便易;如果徳國艦隊等看各**隊到齊之後再發動進攻,那麼功勞人人有份,不用擔心德軍取得在中國的主導地位。
離開上海之後,徳國艦抖嶧毓斯Υ�惺渙艘惶歟�到達青島靠岸,而徳軍司令瓦德西下令,在青島休整三天,各艦人員均可以輪流上岸活動。
原來這個時候德國艦隊己在海上行駛了兩個多月的時間,人員都十分疲憊,盡管到達中國以後,德國艦隊曾在廣州、上海停靠休整,但這些都不是德國的地盤,因此徳軍也不敢放鬆,而現在青島可是徳國的殖民地,徳國已經在青島經營了近三年的時間,殖民地城市初俱規模,徳軍的士兵自然可以在這裏好好的放鬆一下,準備以良好的狀態迎接後麵的戰鬥。
而就在青島,瓦德西會見了徳國的膠奧總督葉世克,收到了國內發來的電報。這才知道八國聯軍的其他各國均打算向中國增兵,以抵消德國艦隊的優勢。而且各國也都向徳國發電,要求德國艦隊等候其他各**隊到齊,然後一起向天津發動進攻。最後德國皇帝還征求瓦德西的意見。
瓦德西立刻和德國艦隊的參謀人員展開商議,最終決定,不等各**隊到齊,率先向中國發動進攻,爭取在其他各國的軍隊到來之前,在中國取得優勢的戰略地位。
不過瓦德西也並不是不明白各國的打算,等自己和海外華人拚個兩敗俱傷以後,再坐收漁人之利。不過瓦徳西同樣也有自己的考慮,因為瓦德西也認真研究過海外華人的軍隊,這是一支海陸兩軍同存的軍隊,而相對來說,海軍的實力要更強一些,畢竟能夠殲滅八國聯軍的艦隊,這份實力決不容小視。而八國聯軍的主力都在北京,天津留守的軍力並不算強,而這夥海外華人收複了天津之後,並沒有繼續向北京進攻,根據德國駐天津領事傳回來的消息,這夥海外華人居然在天津招兵,這也說明海外華人的陸軍實力並不強。
瓦德西的計劃是,德國艦隊首先與海外華人的海軍開戰,隻要能夠全殲海外華人的海軍,就算艦隊受些損失,也再所不惜,因為殲滅了海外華人的海軍,德國陸軍就可以在大沽口登陸,那麼後麵的戰鬥,也就沒有海軍什麼事了,剩下的攻城掠地、開拓勢力範圍,主要還是靠陸軍來完成。
這樣就可以充份發揮德國陸軍戰鬥力強的優勢,隻要能夠在各**隊到達之前,德國重新攻下天津,那麼徳軍就可以在這場戰鬥中占據主導地位,將來不僅可以向清國索要一筆巨額賠款,而且還能迫使清國割讓一大塊土地,擴大徳國在中國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