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0章 五人會議(五)(1 / 2)

提到了談判的事情,秦錚便道:“你們接見過張佩綸沒有?”

徐濟超道:“外事部的李部長接待過他,但我和司令員還沒有接待他。不過張佩綸向我們提出一個要求,希望這一次談判,能夠讓清政府也參與進來,組成一個三方會談,同時還希望我們在這次談判中,能夠幫助清政府少損失一些利益。”

秦錚皺了皺眉,道:“淸政府要參加會談,這不是給我們塞進來了一個豬隊友嗎?以清**軟弱的特性,肯跫會不惜出賣國家利益來換取八國聯軍撤出北京,在舊時空裏,清政府和十一國簽定的“辛醜條約”賠贖白銀4.3億,加上利息一共是9.2億,是1900年清政府財政收入的十倍啊。”

王雲鵬道:“所以清政府才想加入進來,搞個三方會談,不就是想借我們的勢力,來壓製八國聯軍,維護國家利益,所以我看這是好事啊。”

秦錚道:“未必是好事,我看清政府的目地,隻是想少賠一點銀子,而並不是維護國家利益,在慈禧太後看來,中國不過隻是他們愛新覺羅家的私產,想賣就賣,現在隻不過是想少賣一點,給自己多留一點而己,但現在我們被牽扯進來,簽定了賣國條約,就脫不開幹係,將來這恐怕就是我們的一大汙點。”

肖建軍道:“那就拒絕張佩綸的要求好了,我們和帝國主義單獨談判,就讓清政府自己去和帝國主義談判好了。”

夏博海搖了搖頭,道:“我到不這麼認為,讓清政府參與這次談判,對我們還是利大於弊的。首先是清政府畢竟還是目前中國的合法政府,因此讓清政府參與談判,有利於確立我們的正統性。我們也可以利用這一點,迫使清政府承認我們是中國人,這樣我們以後也就有了合法的身份地位,而且還可以向清政府提出要求,把山東劃為我們的勢力範圍,這樣我們在山東的統治也就順理成章了。至於擔心清政府會在這次談判中賣國,我覺得我們有這樣的想法,是陷入了一個誤區,我到是認為有我們把關,是不會讓清政府有賣國的機會。相反,如果談成一個不割地、不賠款,維護了中國主權利益的條約,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聲望,當然,如果清政府要參與這次談判,必須是以我們為主導的才行。這一點要向張佩綸說清楚。”

秦錚道:“這些話對張佩綸說了也沒有用,他不過就是一個替李鴻章傳話的人,真正有決定權的人是李鴻章。”

夏博海道:“那就讓張佩綸去給李鴻章傳話,讓李鴻章來決定。”

秦錚道:“我到是覺得用不著對張佩綸說得那麼明白,最好是讓他帶話,請李鴻章來天津和我們麵談,有些事情隻有當麵談才能談得好。當然,我們派人去上海拜訪李鴻章也行。”

夏博海的眉毛跳了一跳,道:“說到了上海,我到是一個不算太成熟的想法,現在到是可以說一說,讓大家討論一下。”

秦錚道:“什麼想法?”

夏博海道:“我認為這一次談判的地點不要設在天津,最好是設在上海。”

眾人聽了,也都覺得有些奇怪,因為一般談判的地點設定,都是在占有優勢一方的地盤,如“南京條約”的簽定地點是在停泊在南京江麵的一艘英**艦上,而“馬關條約”的簽定地點則是日本馬關。而現在的局麵明顯是穿越者占優,而夏博海卻要將談判的地點設在上海,當然是讓人覺得十分意外。

夏博海進一步解釋道:“這一次朝鮮半島危機暴露了我們在情報收集能力方麵存在著重大的缺陷,這麼重大的事情,而且就發生在我們的身邊,朝鮮半島離天津隻有300多公裏,我們竟然遲了這麼多天才知道,幸好是朝鮮半島危機的結果是對我們有利的,否則後果恐怕是不堪設想,因此我們絕不能再忽視情報工作了。”

肖建軍對收集情報的工作也十分重視,畢竟戰爭有很大一部份就是建立在情報工作上,因此對這個話題到是很感興趣,道:“我到是讚同加強情報收集工作,不過搞情報工作最重要是布點,布的點越多,越廣,卻麼獲得情報的渠道就越多,但以我們目前的情況來說,想要廣泛的布點,難度相當大啊,更不要說是在國外布點了。”

夏博海道:“我們現在當然不可能到國外去布設情報網點,但上海可以,而且上海也是中國近代史上社會最複雜、最多元、最國際化,也是各種牛鬼蛇神出沒的城市,這樣的社會環境,就是收集情報的最好地區,在舊時空裏,世界各國都在上海設有自己的情報機構,我們的先輩們也不例外,無論局勢多麼艱難,都沒有放棄上海的情報站。雖然現在的上海還沒有達到舊時空裏十裏洋場的盛況,但己經是目前中國與國外聯係最廣最緊密的地方,並且初步形成多元化。而且也是南方的經濟中心,因此如果我們能在上海設立一個情報點,那麼獲得國內外情報信息的渠道就會大大擴展,再發生朝鮮半島危機這樣的事情,我們一定能夠及時獲知,同時還可以依托上海,向南方擴展情報網絡。另外,以後我們要建立我們的工業體係,發展經濟,在前期還需要引入相當一部份國外的設備機器,同時還要購買大量的資源,另外還要有一個產品銷售的渠道,這些都離不開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