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3章 朝見風波(五)(1 / 2)

慈禧不緊不慢的道:“海外華人那邊,是個什麼樣的態度啊。”

慶親王怔了一怔,事情發生了以後,和海外華人有過接觸的隻有李經方,其他人都還沒有和海外華人會過麵,因此道:“回太後的話,與海外華人有接洽的,隻有李經方,請太後允許李經方稟奏。”雖然李經方也跟著一起進來了,但他的職微言輕,要想發言必須得到慈禧或是光緒的允許才行。

慈禧撩了一下眼皮,道:“李經方?”

慶親王趕忙道:“就是李鴻章的大兒子,隨臣一同到的西安,他和海外華人同住館驛。”頓了一頓,又道:“他和海外華人接觸較多,對海外華人的行事作風也多有了解,太後、皇上有什麼不明之處,大可以問他?”

慈禧點了點頭,道:“李鴻章一家,也算是為大清盡心盡責了。李經方。”

李經方趕忙踏前一步,低頭道:“臣在。”

慈禧道:“海外華人那邊,是個什麼樣的態度?”

雖然剛才慈禧的那句“李鴻章一家,也算是為大清盡心盡責了”, 讓李經方頗有些感動,但他也知道,回答太後的話,可是要萬分小心,絕對不能說錯一句話,因此他將萬海澄離開館驛之後,自已和秦錚的交談對話原封不動的轉述了一遍,隻是在少數措詞上改得稍微緩和一些,但卻並沒有發表自己的意見。

聽完了李經方的講說之後,慈禧微合雙眼,陷入了沉思中,其他人也不敢打擾慈禧的思路,因此一時間屋裏靜得仿佛沒有人一樣。

過了好一會兒,慈禧才睜開眼睛,道:“你們以為海外華人這是什麼意思。”

其實剛才光緒就想說話,隻是不敢驚擾慈禧,現在見慈禧發問了,立刻道:“海外華人為咱們大清國立下了這麼大的功勞,結果來到西安卻受一個奴才的刁難勒索,心裏不忿也是應該的,咱們也應該給他們一個交待,不能讓為朝廷出力的人寒了心。”

慈禧冷笑了一聲,道:“那麼是怎麼個交待法子呢?”

光緒遲疑了一下,道:“一切由太後作主。”

慈禧“哼” 了一聲,以她的政治頭腦,當然可以看得出來,海外華人要的其實並不是什麼交待,而是借這個機會向朝廷示威,甚致是要朝廷向他們低頭,因為就算萬海澄向海外華人索賄不對,但他畢竟是代表著朝廷,而海外華人對萬海澄毫不客氣的打壓,實際是一點麵子都不留給朝廷,說得難聽一點,就是打朝廷的臉,宣示海外華人可以不把朝廷放在眼裏,可笑的是光緒什麼都不懂,還一個勁的替海外華人說話,還以為可以依仗海外華人, 卻不知道海外華人早晚也是朝廷的大患。

其實經曆了戊戌政變以後,光緒確實成熟了不少,對海外華人的用意也能猜出幾分來,不過對光緒來說,這並無所謂,因為誰都知道他隻是一個傀儡皇帝,實權都掌握在慈禧的手裏,因此要說打臉,那也是打得慈禧的臉,和光緖並無關。而且這也是光緒樂於見到的,甚致是還想再推一把。

不過現在慈禧也沒有精力和光緒糾纏,畢竟光緒的這點小把戲頂多也就是讓慈禧鬧點心,但暫時並不會對慈禧的權力造成影響,現在的當務之急還是怎樣應對海外華人的這一個打臉。如果是在庚子國變之前,慈禧說不定還真就和海外華人撕破臉了,甚致不惜和海外華人拚個魚死網破,但現在的慈禧卻沒有這個勇氣了,因為庚子國變,由其是從北京出逃之後的一路艱辛,讓慈禧明白,自己現在的實力根本沒有資格和海外華人翻臉,因此拚到最後的結果恐怕是魚死了,但網卻依然牢不可破。

但就這樣向海外華人底頭,慈禧又有些不甘心,當然到也不是怕失麵子,清廷都逃到西安來了,還有什麼麵子不麵子的,而是因為光緒己經首先提出“應該要給海外華人一個交待”, 如果慈禧向海外華人服軟,到像是聽了光緒的建議一樣。

在戊戌政變以後,光緒的頭腦到是清醒多了,早在庚子國變之前,光緒就曾多次提出,拳匪不可信賴,可惜那時慈禧選擇了任性,而在出逃出途中,光緒又數次要求回京去和洋人談判,顯示出敢於擔當的氣概,這些行為言語,都給光緒加了不少政治分,因此許多官員心裏都有“如果皇帝當政,就不會有庚子國變了” 的想法,無形中讓光緒的聲望又提高了不少,再加上光緒畢竟還是皇帝,占著大義的名份,這才是最讓慈禧所擔心的。說實話現在慈禧心裏己經後悔了,早知這樣自己就該先提出來。

另外光緒這樣維護海外華人,也讓慈禧產生一些疑濾,不知道海外華人會不會支持光緒,雖然以前李鴻章,慶親王都隱晦的表達過,海外華人無意介入朝廷的政治鬥爭,但如果慈禧會這樣輕信人言,也就不會掌權40餘年,但慈禧心裏的疑問又沒法問別人,因此現在也是左右為難,沉思了半響之後,慈禧還是想不出一個萬全之策來,因此道:“你們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