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0章 清廷出兵(三)(1 / 2)

兩年前河南、湖北出兵圍剿河湖根據地的那場戰爭,在華東政府的檔案中被稱為“河湖根據地第一次反圍剿戰役”。而在這一次戰役結束之後,河湖根據地也贏來了一次大發展的時期。

首先是改變了之前隻在鄉村活動而不占領大城市的原則,當初根據地之所以不占領大城市,就是不想過份的刺激清廷,但既然都打起來了,自然就是撕破了臉,根據地也就沒有什麼好顧忌的了。

其實那時不少大城市實際都被根據地分割包圍起來,城外的鄉村全是根據地的勢力範圍,並且有大量人員滲入,因此攻占下來十分容易,根據地很快就攻占了歸徳府、陳州府、許州、衛輝府等地,並且將根據地的治所設在歸德府商丘縣,因為這裏緊靠山東,不僅可得到山東支援,也方便根據地和山東進行各種物資交易來往,促進根據地的經濟發展。

隨後根據地又繼續向外圍擴張,先後又攻占彰德府、衛輝府、開封府、陳州府、許州府等地,幾乎占領了大半個河南省。而清廷僅僅隻能保住河南府、陝州府、懷慶,以及南陽府,淺丁府的部份等少數地區。

而且根據地的擴張不是局限於河南省,也包括河南及山東省周邊地區,除了早期的湖北襄陽府、德安府以外,還占領了山西潞安府、澤州府,江蘇徐州府,安徽穎州府、鳳陽府等地區,隻是為了不過份壓迫清廷,在華東政府的限製下,根據地並沒有向河北境內擴張。

到了1905年的時候,河湖根據地實際己經包括了河南、湖北、山西、江蘇、安徽五個省的地區,總麵積達16餘萬平方公裏,人口有1700餘萬,當然根據地的範圍主要是還是在河南省,在其他各省中,除湖北之外,仍然隻是占領鄉村而放過大城市。

占領了城市,就意味著根據地有了大量的人口,以及工商業,而這時華東政府的工業己初據規模,可以提供大量的工業產品,而河湖根據地的發展,又給山東的工業產品提供了一個不小的市場,而且河湖根據地實行土改之後,農民的收入有了大幅的提高,購買力自然也提高了不少,而工業產品的價格要低於手工產品,自然受到農民們歡迎,雙方各取所需,都得到了較快的發展。隻是河湖根據地成立的時間不長,而華東政府又在準備戰爭,因此沒有在根據地進行大規模的投資建廠,推進工業化。

而華東政府參戰之後,英法俄日等國都在唆使清廷出兵進攻華東政府,因此為了掩護華東政府,吸引清廷的注意力,河湖根據地這才開始向河北境內擴張,先後攻占了大名府、廣平府、冀州府、順德府、趙州府等地,並且直逼保定府,這一來果然引起了清廷的警覺,決定出兵征剿。

其實在出兵向河北擴張的時候,根據地政府就考慮到清廷會出兵征剿,畢竟一但向河北發展,就會威逼京師,清廷也決不會坐視不管,肯定會有所行動,因此根據地在向河北擴張的同時,也在積極的準備著第二次反圍剿之戰。

根據地的麵積擴大了,人口增加了,經濟也有了相當的發展,軍事力量自然也有了極大的提高。現在根據地的軍隊義勇軍共計編製了3個師和7個獨立團,共計軍隊約6萬餘人,而之所以編製這麼多獨立團,是因為根據地的領地分布太散,各地的駐軍又不需要太多,隻能多設團一級的軍隊。另外各地方還有約3萬左右民兵。

義勇軍的武器裝備雖然不能和人民軍相比,但也不算差,每名士兵基本的武器配備,如步槍、刺刀、手榴彈等都配齊了,每個班還配有兩具擲彈筒。

但炮兵、火力支援武器和人民軍相比,有相當大的差距,全軍僅僅隻配一個75毫米野戰炮兵團,下轄4個營,共計72門75毫米野戰炮,而100毫米、125毫米等大口徑火炮則一門也沒有;師級作戰單位配備了兩個82迫擊炮連,共計有18門82迫擊炮;一個60迫擊炮營,共計有54門60迫擊炮,而沒有配100毫米迫擊炮;一個馬克沁機槍連,配9挺馬克沁機槍;兩個通用機槍連,配36挺通用機槍。

而團級作戰單位則隻配備了一個60迫擊炮連,配18門60迫擊炮;2個通用機槍排,配12挺通用機槍,沒有配82迫擊炮和馬克沁機槍。

民兵則隻能確保一半的軍隊有武器,因為華東政府是不給民兵配備製式武器,因此民兵用的都是以前從戰場上繳獲的武器,在根據地的第一次反圍剿戰鬥中,義勇軍繳獲了1萬餘支步槍,其中漢陽造88式步槍有6000餘發,而且華東政府又拔來了一批,這才裝配了一半民兵部隊,而另一半民兵就隻能用冷兵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