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凱說完之後,張之洞卻微微點頭,認為袁世凱的這一番話確實是切中要害,因為從一開始張之洞就認定了四國的提議從根本上來說是不安好心的,完全就是要把清廷架到火上去烤,而袁世凱直接把這一點給說破,看洋人還有什麼可說的。
這時阿部守太郎和璞科第都有些尷尬,畢竟兩國的軍隊確實是被人民軍打敗,現在基本都退出了東北地區,還有什麼好說的。而朱爾典和顧瑞的臉色卻仍然正常,朱尓典道:“袁中堂,清國政府的擔憂,我們是可以理解的,如果是換了我坐在您的位置上,在局勢不明朗的情況下,我也不會輕易的倒向那一方。”
袁世凱嗬嗬一笑,道:“公使先生能夠理解我們的苦衷,袁某也深感欣慰呀。”
朱尓典卻道:“不過有一點我想提醒兩位,在這場戰爭中,清國想要置身事外,獨善其身,是不可能的。”
袁世凱聽了,也怔了一怔,和張之洞交換了一個眼色,張之洞道:“公使先生這話是什麼意思?”
朱爾典道:“我們不妨來推演一下,假如這一仗華東政府獲勝了,我們當然都是退回自己的國家,而華東政府下一步會怎麼做?他們會隻滿足於得到山東和東北地區嗎?我認為他們的下一步目標是整個清國,而到了那個時候,我們四國都被華東政府擊敗,是沒有能力來救援清國的,隻靠清國政府,是否能夠抵擋得住華東政府的進攻,我想就不用我多說了,因此加入我們的聯盟,一起並肩作戰,力爭擊敗華東政府,是清國政府的唯一選擇。”
這一下袁世凱、張之洞也苦笑了起來,其實朱爾典所說的這些道理,不要說是袁世凱和張之洞,就連慈禧、光緒甚致是其他大臣也都清楚,隻不過是誰都沒有什麼辦法,而且每個人的心態不一樣,慈禧是隻想多拖幾年,拖到自已閉眼就行了,而且華東政府就算贏了英法日俄四國,也必然有一個較長的休養生息時間,清廷再別主動去惹華東政府,慈禧還是很有可能拖過去的;光緒則是有心無力,自己手裏一點實權都沒有,就算是有想法也沒有用;大臣們則是各有打算,像張之洞、袁世凱都是和華東政府有一定關係,因此隻要是不直接和華東政府為敵作對,那麼在改朝換代之後,至少是能為保住自己一家的平安,如果運氣好,還很有可能在華東政府裏謀個一官半職;滿族的新貴則是主張和華東政府決一死戰;但更多的官員則是把頭埋在地裏當鴕鳥,不管不問,聽天由命。
而顧瑞接著道:“如果在沒有清國政府的參與下,我們四國擊敗了華東政府,那麼請恕我直言,在戰後的利益分配問題上,比如東北地區、山東地區的領土、利益,清國政府將沒有任何的發言權力,隻能接受我們四國協商的結果,因此其中的利害關係,也希望清國政府能夠考慮清楚。”
袁世凱、張之洞聽了,也都不由得臉色大變,如果說剛才朱爾典的推論還算是善意,那麼顧瑞這就是直接的威脅了。但顧瑞所說也不無道理,如果英法日俄四國獲勝,以這些國家的秉性,東北、山東地區肯定是保不住的。但像顧瑞這樣直接了當的說出來,還是讓袁世凱、張之洞大感麵上無光。
沉默了好一會兒,袁世凱才道:“好吧,各位公使的意思,我們已經明白了,我和張中堂會將今日的會談內容如實秉奏太後、皇上,最終還是由太後、皇上來決定,還請各位回去等候。”
朱爾典又道:“還有一件事情,為了保證我們在中國的利益,我們英法兩國需要在上海增加軍隊的數量,保護租界,希望清國政府能夠允許,並予以配合。”
英法兩國己經和日本協商好了,一但英法聯合艦隊到達遠東地區,取得製海權,日本將派出6-8師的陸軍,在上海登陸,牽製華東政府,但現在遠東一帶的製海權被華東政府控製,日本還沒有能力將軍隊運到上海,因此英法兩國認為,可以從殖民地調一部份軍隊過去,進駐租界,先行布置。不過這就需要清廷配合才行。另外英法兩國也在評估,將兩國駐守在遠東的軍艦先組成一支艦隊,開赴東亞海域,幫助日本奪回部份製海權。
袁世凱點了點頭,道:“好,我們也會一並如實上奏朝廷。”
朱爾典點了點頭,道:“那是自然,我們希望清國政府能夠做出正確的選擇來。”
璞科第則冷笑了一聲,道:“不過要快點決定,我們可等不了那麼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