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如琢知道他的父親向來不大喜歡他們母子,卻沒想到竟至於此。這樣簡單的詭計,這樣無稽的法,竟能叫人瘋狂到殺死結發妻子和唯一的嫡子。
被擺上火架的時候,顧如琢以為母親已經被浸死。他閉著眼睛,隻了一句:“殺妻弑子,必遭果報。我隻盼有律法森嚴,理昭昭。”
律法沒管這檔子事,可能是被壓下來了,沒人報官。理也沒能劈死這些人,顧如琢現在也知道,道很忙,不管這種人間的仇恨。
最後還是他自己把仇報了。
他沒死。他的母親沒有被淹死,並且從火海中救了他。是那塊神靈隨手給的,他母親一直供奉的石頭庇護了他們兩個。
但可能是害怕他們報複,或許是固執地認為顧如琢會帶來厄運,顧父找了人追殺他們。母親以前習過武,但是多年不練,已經生疏,靠著發光時間越來越短的石頭,勉勉強強帶著他逃命。她的父親前兩年去世,也沒有娘家可以投奔,就帶著顧如琢往景明山跑。
逃進山裏的時候,她的傷已經很重了,還虛弱地安慰他:“隻要進了山,山神大人會庇護我們的。”
山神大人真的庇護了他,卻來不及庇護他的母親。她閉上眼睛,嘴邊帶著安心的笑,不動了。
顧如琢當時已經懂了死別的含義。他失去了他的祖父,祖母,現在又失去了他的母親。
他麻木地看著母親被泥土掩埋,心想,其實他活著也沒什麼好,還得給人家神靈添麻煩。反正,所有我愛的,愛我的,都離開我了。
他在人生中最絕望的時候,遇到了那個對他一生至關重要的神明。
容瑾將他帶了回去。顧如琢安靜地跟在容瑾身後。他很清楚,寄人籬下就該有寄人籬下的自覺。神明多半會把他交給手下的人帶。他會盡量乖巧懂事,少去打擾神明大人。
但是後麵的發展跟他想像的不太一樣。
這個被母親讚美信奉的神好像過得格外“簡樸”,不僅沒有神殿,連一個隨從都沒有,隻能自己動手照顧孩子。而且,神明雖然有一顆妥妥帖帖將他照顧好的心,奈何沒點亮照顧孩子的技能。
養孩子養孩子,首先得把孩子養活。顧如琢自覺屬於孩子中比較好養的那一種,但盡管如此,容瑾養得也很勉強。
從容瑾第一次給顧如琢做飯,顧如琢就預見到了他艱難的未來。
接連一個星期都去山下買飯吃後,顧如琢終於想方設法過了容瑾,讓他自己來做飯。畢竟這位山神大人沒多少信徒,供奉肯定也不多,為了給他安置東西,這些已經花費了很多,總不好以後每吃飯,也要花錢。
別看顧如琢當時還是個六歲的矮子,做飯賦這種東西和活了多大年紀完全沒關係。容瑾無論如何都搞不定的鍋碗瓢盆,在顧如琢手裏,三兩次就乖順起來。
漸漸的,一日三餐,灑掃縫補洗洗涮,都陸陸續續到了顧如琢手上。不比灶台高多少的豆丁忙家務,家中的成年神卻隻負責袖手旁觀。簡直是聞者傷心見者流淚,令人發指的罪行!
也就是顧如琢這個早熟的奇葩了,換了別的孩子,可能真的會被容瑾給養死。
賀凝始終認為,顧如琢對容瑾不是敬重長輩,反而起了別的心思,肯定有這方麵的原因。在照顧人方麵,容瑾實在不像個合格的長輩。不定在顧如琢眼裏,他們一直都是青梅竹馬什麼的,還是顧如琢照顧容瑾的那種青梅竹馬……
不過顧如琢倒是很喜歡這種狀態。
他從就很喜歡為容瑾做事,從給容瑾梳頭發,到給容瑾做吃的,為他摘了最甜的果子洗幹淨,再削去皮。
盡管容瑾可能並不在乎這些,但他喜歡做,任何可能讓容瑾開心一點,舒服一點的事,他都願意去做。
因為他感激容瑾。不僅僅是感激容瑾收留他,也感激容瑾給他的溫柔,和愛。
這種感激,不知道是什麼時候悄悄改變了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