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就是劉邦,畢竟與常人不一樣,慌亂之色隻是一閃而過,很快鎮定地大聲說道:“今日,取項羽首級者賞金千斤,邑萬家!”
不管是在古代還是現代,權利和金錢比什麼都重要,必要時,亦可以命博之。漢軍果然為之所動,竟真的呐喊著向這邊衝殺過來。看那排山倒海之勢,似有壓倒千鈞之力,極其的有壓迫感。我心驚膽戰,單打獨鬥或是以一當十都不成問題,可是漢軍人多勢眾,以一當百怕都是不頂用的,看來楚軍此次當真凶多吉少。
在這千鈞一發之時,隻見江麵上一隻小舟蕩悠悠地向這邊駛來。一老翁立於舟首:“項王,吾乃烏江亭長,特來接您渡江!”
項羽在馬上回望他:“老人家,多謝您的好心,但恕籍不能從之。昔日,籍率八千江東子弟兵渡江而來。今日,拚殺多年,死傷離散,唯剩這十八將士相隨。我有何顏麵回去見江東父老!唯有戰死沙場,以全名節。”
那老翁道:“霸王,聽我一言,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今日歸去,他日亦能卷土重來,絕不失您王者之份!”
項羽正色道:“吾意已決,請勿複言。念你好意,且將我烏騅寶馬贈與你,它隨我出生入死,望你善待之。”見他大義凜然,去意已決。烏江亭長無言以對,隻得含淚許諾。
親眼目睹這曆史上著名的一幕,我不禁想起後人的種種評價。曆代大多認為項羽不肯過江東之舉有沽名釣譽之嫌,苟且偷生或有卷土重來的可能。但是此情此景之下,無論誰身處項羽的境遇,都沒有辦法選擇過江。於情,項羽此等英雄男兒,怎能拋下甘為他拋頭顱灑熱血的兄弟隻身離開;於理,即使登上草船,漢軍已將這裏控製,一旦弓弩手萬劍齊發,這江麵定會箭網交織,如何渡得江去?我在這裏看得真切,想得通透,項羽此舉,無可非議。
隻見項羽將號角擲於地上,拔出短劍,發出指令:“下馬,隨我殺個痛快!”
那十八子弟兵應聲下馬,紛紛拔出刀劍。兵刃鏗鏘,一時間,我身邊冷光浮動,殺氣十足。也許是他們身上所流露出來的英雄氣概感染了我,刹那間隻覺得渾身熱血翻湧,體內似有一團火在燒。竟也鼓出十二萬分的勇氣來,恨不得手提利劍,與之共命。
潮水一樣的漢軍很快便湧至陣前,那些士卒揮舞兵器,將楚軍團團圍住。江東子弟縱然個個英武非凡,但他們畢竟是血肉之軀,突圍,已是不大可能。
隻見這些楚軍從容不迫地擺好陣型,項羽在陣前,將劍入鞘,舞起長戟,隨手一劃便是一道星光。他持戟而立,一陣大風吹過,揚起他肩上披風,黃沙百戰未有損傷的金甲,在陽光照射下熠熠生輝。我一時竟看癡了,未曾想到末路英雄身上的悲劇氣息,也那般叫人敬畏。
隻聽見一聲斷喝,項羽徒步殺入敵群,十八個楚軍緊隨其後。我亦目不轉睛盯著戰局,生怕錯過任何一個精彩瞬間。那身著黑衣的楚軍武藝相當了得,雖身處敵陣,卻絲毫不亂陣腳,仍結成陣形奮力殺向前,利用銅盾護衛,密不透風,穩固踏實的戰術不給漢軍一絲可乘之機。反觀那些著紅衣的漢軍:有的魯莽衝殺,有的畏縮不前,有的掉頭就跑。淩亂地喊殺聲中,胡亂地揮舞刀劍,竟無一絲一毫章法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