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見王俊才回來,紛紛向他表示了祝賀,並送上賀禮,王俊才也沒客氣,笑納後又回贈了禮品。大家說了會話,王世昌首先告辭,他說道:“抱歉老弟,我那裏馬上還有個重要會議,既然你這裏忙完了,我就回去了。”王俊才原本是想請朋友們中午一起吃頓飯表示感謝,見王世昌確實有事也不再勉強。王世昌一走,大家都紛紛告辭,王俊才再三挽留不成,隻好再次謝過眾位,並把朋友們都送上了車子。
來賓朋友都走後,王俊才把中層以上的管理人員召集到會議室開會。王俊才說道:“首先感謝諸位的辛勤勞動,我們市場順利開業,大家勞苦功高,我決定晚上聚餐,大家好好慶祝一下。現在市場開業了,接下來的工作會更加的繁忙,對於一個化工市場來說,擺在最首位的就是安全問題,我們已經按照職責劃分了各自負責的區域,希望大家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基礎上,牢牢守住安全這根弦,爭取把我們市場打造成為零隱患,零事故的優秀化工市場。”接下來,牛小華總經理針對董事長的要求做了相關的部署,大家就散會各忙各的去了。
第二天,江東各大媒體都隆重報道了江東化工市場開業的消息,以及張副省長在開業儀式上的講話,興隆化工市場一炮而紅。隨著信息的擴散,市場的生意日益繁榮起來。通過市場和商戶的相互配合共同努力,開業第一個月銷售額就突破了五千萬,一躍成為江東省第一大化工市場。
市場走向正軌,王俊才也從繁忙的工作中解放出來,開始運作興隆發展公益基金。目前基金的賬麵餘額超過了一百萬,一百萬用來做公益雖然少了一點,但王俊才和王世昌的初衷並不是追求數量的多少,而是把灰色收入用到公益事業上,他們抱著一種玩票的態度來運作這筆錢,也沒有對外公開募捐,屬於一種私人慈善。
既然要做慈善,找到目標人群很關鍵,這就需要王俊才自己去尋找,去發現。這些錢雖然都是王世昌提供的,但是王世昌信任王俊才,全權委托他處理,並不參與也不關心他把這筆錢用到哪裏,所有的事情都由王俊才自己決定。王俊才考慮半天,與其像無頭蒼蠅一樣到處亂撞,不如從自己熟悉的地方找起。目前他相對熟悉的地區,一個是桃花山鄉,一個是自己的老家曆航區董家鎮。桃花山鄉貧困人口比較多,自己通過產業扶貧的方式幫助了很多困難群眾,他不準備再把精力放在那裏了,因此自己的老家就成了唯一的選擇。
董家鎮是一個大鎮,麵積七十多平方公裏,人口四萬多,下轄四十八個行政村,王俊才的出生地蘇新村位於鎮的最北部,距離位於董家鎮政府駐地的,父母居住的學校曆航二中隻有四公裏。王俊才是八五年上高一時才跟隨父母一起搬到學校裏居住的,之前的十五年他一直居住在蘇新村的老家裏。蘇新村最早的名字叫做蘇家新屋頭,傳說在明朝洪武年間,一戶姓蘇的人家在蘇新村的位置建造了一座新屋,受到過往老百姓的交口稱讚,所以得名蘇家新屋頭,後來被人們簡稱為蘇新。
蘇新村曆來以文人老師多著稱,人稱聖賢莊。據考證,明朝中期曾經有趙氏族人,最高官職做到尚書之位,村裏人尊師重教,知書達理,解放前是遠近聞名的私塾基地,解放後也一直致力於教育事業的發展。王俊才剛上小學時,村裏的學校還保留著最高到九年級的學製,那時小學五年,初中三年,九年級其實就是初中複讀班,那時候十裏八鄉的學生都要到蘇新村來讀書。後來隨著教育事業的發展,國家興辦了聯合初中,就把蘇新村的中學給取消了,不過小學還保留著。
王俊才的王姓一族是清朝末年從蘇新村東麵的王莊遷過來的,王姓在村裏屬於小姓。蘇新村的兩大姓一是蘇姓,一是趙姓。這兩個姓氏的老祖宗其實是一起從直隸遷徙過來的,隻不過蘇家當時比趙家有錢,率先蓋起了房子搶占了村名,趙家老祖一直為這事憋屈,後來趙家努力勞作也創建了一份家業,開枝散葉,子孫繁衍後,也出了不少官員文人。趙蘇兩姓,因為村名的事結下了梁子,兩個族人一直明爭暗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