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十七日,天上飄著蒙蒙細雨,正好遮住了大熱的太陽,天氣變得涼爽了許多。在蘇新村東南角的村辦工廠門前,佇立著一座高大的拱門,上麵掛著熱烈祝賀蘇家新屋頭食品有限公司成立的條幅。拱門的兩側擺放著無數個祝賀的花籃,在拱門下麵,一條寬大的紅地毯直接鋪到了大馬路上。大門前麵的小廣場上,高蹺隊,舞龍隊,秧歌隊輪番表演,吸引了無數村民的圍觀。王俊才,老書記趙曰峰,村主任趙學軍再加上周邊村的領導,在大門口的馬路邊上等待著鎮領導的到來。
九點多一點,浩浩蕩蕩的車隊來了,大概有十幾輛,鎮裏領導幾乎傾巢出動,十幾位黨政領導全都來了。人多車多熱鬧得很,排場是夠了,可是沒有顧及到老百姓的感受,這麼多領導,這麼多車,這麼多司機,是誰在養活著他們,還不是農民老百姓,所以說怨不得農民不願意交提留款。不過這不是普通人管得了的,領導來了,趙曰峰示意音樂響起來,歡迎的表演隊舞起來。他率領眾人迎了上去,最先打頭的是鎮黨委書記李少華,後麵依次排開眾位領導。領導多,握手的次數也多,握到最後,都手麻臉僵了。
一陣忙碌過後,眾人一起簇擁著李少華走進了工廠,今天由於下雨,平時用於晾曬麵條和粉條的廣場空空如也,少了天好時整整齊齊掛垂著的麵條麵粉的壯觀場景,正好騰出空間,用來舉行開業儀式。眾人來到臨時搭建的舞台前,先請領導和嘉賓在台下就坐,本次開業儀式主持人村委會主任新公司的總經理趙學軍,快步走上台去,壓了壓有些激動的心情,宣布道:“蘇新村村辦企業,蘇家新屋頭食品有限公司開業儀式現在開始。”他的話一說完,下麵一陣鑼鼓聲響起,原來這是慶典公司安排的村裏的鑼鼓隊助興音樂。
待音樂落下,趙學軍繼續說道:“下麵有請蘇新村黨支部書記新公司董事長趙曰峰同誌講話。”下麵響起了熱烈的掌聲,趙曰峰今天穿上了久違的西裝,還紮上了非常令他不舒服的領帶,雖然看上去有那麼一點違和感,但是也顯得他年輕精神了許多。他大步走上台去,先是衝台下微微鞠了一躬,然後走到演講台前,用手往下鬆了鬆有點憋得慌的領帶,開口說道:“各位領導,各位來賓,蘇新村的父老鄉親們,大家上午好!乘著改革的東風,在鎮領導的大力支持下,我們蘇新村全體村民和幹部通過艱苦的努力,終於把我們停產了多年的村辦工廠又開起來了。新的工廠和原來的完全不一樣,原來就是破舊落後的手工作坊,現在成了擁有現代企業製度,設備先進,製作精良的現代化企業。在這裏,我要特別感謝一個人,他就是這個企業的股東,同時也是村辦小學的捐資人,我們蘇新村走出去的年輕大學生,王俊才王總。”
說到這裏,趙曰峰特別停下了講話,示意王俊才站起來跟大家打招呼,王俊才本想保持低調來著,他已經推掉了上台講話的環節,因為他不想喧賓奪主,這畢竟是蘇新村村民的舞台,不過現在大家都注視著他,他也隻能站起來向大家揮了揮手算是打了招呼。趙曰峰繼續說道:“我之所以特別感謝他,是因為沒有他,就沒有村辦小學的重建。沒有他,更沒有村辦工廠的複活。他不但給我們帶來了資金,更給我們帶來了先進的管理思路和方法。在這裏,我要向在座的所有人報告一個好消息,我們蘇家新屋頭的麵粉麵條和粉條,現在在市裏的大商場裏已經成了搶手貨,為了避免有人囤積,現在已經實施了限購措施。”
說到這裏,老書記特意停頓了一下,下麵很多人都在交頭接耳起來,人們都在相互詢問並確認這一消息的準確性,在得到不知道哪位親身經曆過限購措施的人的確認後,滿場一片驚歎聲。他們萬萬沒想到,一個農村最普通不過的糧食產品,竟然火爆到這個程度。台上的趙曰峰看到這個局麵,非常地得意,臉上的笑容更加燦爛了。他雙手做了向下壓的手勢繼續說道:“說句心裏話,我一開始也不相信,為什麼就是些農村家常吃的東西,怎麼就成了市裏人的香餑餑呢?這都得感謝王俊才王總的高超手段,他通過一係列營銷,成功地把我們的產品銷售了出去,而且還成了搶手貨。他讓我領會到了一條深刻的道理,那就是一定要堅持農產品的高品質,隻有堅持不懈地抓好糧食種植和糧食加工這兩個環節的高質量管理,才能贏得市場,贏得消費者的心。我的話講完了,謝謝大家!”